2011/10/24

VGI 的聯想

2011.10.18前往「2011年數位典藏地理資訊學術研討會」(和「2011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論壇」The 3rd Spatial Integrate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nference合辦)[1],開場的專題演講是由隋殿志教授 (Dr. Daniel Sui) 講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Social Media as Digital Archives: Implications for GIScience,頗有啟發性。(希望簡報 ppt 能放到網路上 ;-) )

以下是聆聽第一天研討會部分場次後的一些感想(或聯想):

VGI 是指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有譯作“自願地理資訊”, 是由一般民眾自願性提供空間資訊,以建置開放的地理資訊資料庫[2],這和圖資學資訊組織裡講的社會性詮釋資料 (social metadata)[3]有一些相似處,因此我們或許可參考其他學科如何處理、研究及運用這類資料,及VGI 對其學科的含意及衝擊。

隋殿志教授以前的一份報告中還曾用麥克魯漢的媒體律 (McLuhan’s law of the media)[4]來分析VGI 的影響[5],其中一張投影片如下:

http://www.ncgia.ucsb.edu/projects/vgi/docs/present/Sui_VGI.pdf


 
 
 
 
 
 
 
 
 
 
 
這讓人想到圖書館的目錄(Online Catalog),它將會如何演變?

另外看到一張有趣的圖(下圖),賴進貴教授說南部那條明顯的藍綠分界線(縱線)剛好是地形上的斷層線。
 





















我想圖資學應該也可運用空間分析、空間綜合方法來探討或釐清一些問題吧。

註:
[1] 「空間綜合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論壇」的研討會明:近年來,地理資訊、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分析以及空間模擬等空間綜合方法正逐漸為人文學與社會科學學者關注,尤其是在應用社會科學研究(包括公共政策與規劃)領域,利用空間綜合方法已經是許多學術會議與研究計畫的焦點。這種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非常流行的方法,逐步展現在國際間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圈內,在學科交叉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 參考 http://gis.rchss.sinica.edu.tw/qgis/?p=869
[3] 定義可參考 Social Metadata: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a resource resulting from user contributions and online activity—such as tagging, comments, reviews, images, videos, ratings, recommendations—that helps people find, understand, or evaluate the content. (出自 Social Metadata for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Part 1: Site Reviews)
[4]關於媒體的發展,麥克魯漢 (McLuhan) 提出:放大 (Amplification)、退化(Obsolescence)、重拾(Retrieval)、轉化(Reversal) 四大規律,指出此一過程是開放式、連續的,雖然部份轉化會重拾以前淘汰掉的元素,而有另一部份是來自新媒體。(出自 www.tais.org.tw/doc/2005/2005-3.pdf)
[5] Dan Sui. Understanding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http://www.ncgia.ucsb.edu/projects/vgi/products.html)

[相關資訊]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ec. 13-14, 2007(NCGIA Workshop’s ppt簡報)
What 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by Michael F. Goodchild)
(數典)地理資訊應用推廣計畫
數位典藏計畫-地理時空資料庫的圖片庫
TIDES 2012 第八屆數位地球國際研討會
2011第三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2011/09/30

看公共圖書館推展閱讀

◆北市圖2011年10月的「每月一書」是朱天心著的《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註),除將舉辦作者講座外,也有線上讀書會 (http://www.tp.edu.tw/book/club_library.jsp) 供分享閱讀心得。但這線上讀書會似乎生意冷清?若能連接 Anobii 的讀者群 ,可能會有趣一點吧。

◆看到一篇報導提到美國芝加哥附近某些圖書館舉辦“讀書給狗狗聽” (read-to-dogs program) 的活動,可讓小孩子練習朗讀 (to practice oral reading),許多孩子願意朗讀給狗狗聽、甚於讀給人聽。 看看到他們可愛的模樣:
http://www.flickr.com/photos/halfhollowhills/1196712281/ 及下圖

http://www.flickr.com/photos/fcpl/3498006264





















還有圖書館辦 Toga party (著羅馬Toga長袍/變裝)、雞尾酒聚會(讀書會) ……有些圖書館還供借用釣魚竿 …… 花樣真多,為的是貼近社區人們的需要及興趣,讓圖書館與人們緊密相關連,就如 Kozak 所說: "We're not just preserving relics. We want to make libraries vibrant places that are applicable to peoples' lifestyles. We are a destination for families, with new programming ideas, new formats and new services that are interesting to them."


[註]
這是一本讓中產階級的中年女人很感失落的書(純個人觀感)。
書籍簡介:
“中產背景的女性敘述者,看來什麼都不少,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更年期後的她,身材走樣,魅力流失,除了「沒打算離婚,只因彼此互為習慣 …… 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塊化了的溫吞好酒」的夫妻生活 …… 藉著少年的日記,朱天心又重寫了一次「去聖已遠,寶變為石」的寓言,重新檢視男女情愫,並向永恆的少年招魂。
    不肯老去的少女,旁敲側擊,逆向寫著她的戀人絮語:失落,感傷,怨懟,絕望,悼亡。如是輾轉,進退失據 …… 朱天心訕訕的喟嘆著這愛的詮釋循環,其中或許還大有學問:愛是青春期的荷爾蒙問題,還是老靈魂的一廂情願?是文藝青年的本能,還是熟男熟女的鄉愁 ……”

[相關資訊]
 READ - Reading Education Assistance Dogs

2011/06/22

觀察ALA年會

最近很忙,無法寫東西。但有些事情需關注:ALA年會中對RDA的討論。

可先看大陸編目精靈Nalsi書蠹精的博客,以了解過去這段時間發生的幾件事:

Testing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RDA)
http://www.loc.gov/bibliographic-future/rda/

Transforming our Bibliographic Framework: A Statement from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May 13, 2011)
http://www.loc.gov/marc/transition/news/framework-051311.html

還有Google等搜尋引擎共同發表的 Introducing schema.org: Search engines come together for a richer web (http://googleblog.blogspot.com/2011/06/introducing-schemaorg-search-engines.html)

另我的 twitter 資訊報 (The Debratw DailyALA 2011 Daily)、RDA list (RDA-l) 都可用來觀察最新動態。

















我想這兩年將是編目變革很關鍵的時期,希望臺灣圖書館界能有更多關注及發聲。

2011/05/05

數典計畫成果繽紛

日前去聽了一場講座--「數位典藏學術資料庫暨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推廣系列講座」,除介紹一些資料庫,還提到一份指南資料: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http://content.teldap.tw/index/?p=992),相信是實用的參考指引。
倒是一直不太適應數典計畫一些冗長的名稱: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eldap, http://teldap.tw/)、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以及讓人眼花的各項計畫成果 。

先來了解一下teldap的發展沿革,見下圖:















有八個核心計畫:
1.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2. 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
3. 數位核心平台計畫
4.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5.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
6. 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
7. 語文數位教學計畫
8.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計畫

還有各年度的計畫清單

核心計畫之一的「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http://content.teldap.tw/),其主要目標是“建置呈現臺灣文化、社會與自然環境之多樣性的數位內容”。其下設有一個網站:「數位典藏資料庫推廣網站」(http://content.teldap.tw/index/database/),先選台大的「淡新檔案」(http://dtrap.lib.ntu.edu.tw/DTRAP/index.htm) 看看。

查(人名)→“林俊”、選(主題) →刑事--人身自由,結果如下,左欄顯示的“後分類”(facets) 提高了搜尋資料的方便性。


















若想對淡新檔案有基本認識則可參見「淡新檔案學習知識網(http://www.digital.ntu.edu.tw/tanhsin/)[1]

再看中研院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典藏之中國相關地圖文獻查詢系統」(http://webgis.sinica.edu.tw/map_loc/),查看資料似乎不怎麼方便 ...... 若能結合 Google 地圖應會好一些,或許待「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來改善?[2]

有許多原先的數典計畫成果(如素材資料庫)經過加值後更易為大眾使用,每年有各種公開徵選計畫 (如  teldap 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 http://aspa.teldap.tw/ 中有公開徵選計畫,是“透過公開對外徵求的模式 ... 廣徵參與者,以便能以多元觀點整合運用數位典藏之推廣應用資源”,可參考各年度獲選計畫名單)

若從圖書館編目人員的角度看,令人注意的有:數典物件的詮釋資料 (metadata) 如何、數典計畫人名權威資料 (http://140.109.18.243/PeopleCatalog/System/index.html)、資料的開放性,另也想到一些隱私權的問題(如檔案中的人物隱私 … )。  
 
 

[1] 淡新檔案學習知識網:應用《淡新檔案》之數位化素材,建置「淡新檔案學習知識網」,包含「學習課程」與「知識庫」二大單元。透過「學習課程」與「知識庫」的雙軌努力,促進《淡新檔案》資料之利用 …… (錄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http://digitalarchives.tw/site_detail.jsp?id=1227)
[2]地理資訊應用推廣計畫 (http://aspa.teldap.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18&Itemid=165) 值關注。


[其他相關資訊]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百科 http://wiki.teldap.tw/index.php/

成果入口網 (good!)  http://digitalarchives.tw/

數位核心平台總計畫--子計畫一:聯合目錄系統建置 http://core.teldap.tw/Introduction/introduction_1.php

數位典藏產業商業模式之探討
http://www.lac.org.tw/admin/ArticleFolder/2/75%E6%9C%9F/3643-75-05.pdf

2010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議

合集資源層次描述之應用:以TELDAP「成果網站資源資料庫」為例 () ()

International Linked Open Data in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 Summit (LOD-LAM)

2011/04/24

地球日@圖書館

2011.4.22地球日@台灣圖書館似乎是靜悄悄的,注意到台大圖書館結合地球日及書香日(4.23)的捐書活動;而美國圖書館協會(ALA)[1]及Google都有相關訊息及自我省思,表達了與全球愛地球日不脫鉤。

圖書館建築與設備除朝向綠建築、更環保,圖書館也可提供社區民眾環保相關課程或活動,除此之外,館員在作業上如何更環保呢?

近來電子書(ebook)的爭議與話題燃燒[2],也讓人聯想到電子書和紙本書的環保問題。在 Will Ebooks Jeopardize the Carbon Reduction Goals of the Book Industry? (電子書是否妨礙了圖書出版業的碳減量目標呢?)一文提到:一本書會產生4.01公斤的二氧化碳(所謂「碳足跡」)[3];電子書閱讀設備(平板電腦) iPad 的碳足跡量高達130公斤…[@-@],看來數位閱讀時代若要環保,不光是圖書館、圖書出版業的意識與努力,且需機器、設備廠商能配合才有效果。

又,就如今日手機幾乎人人有,但仍有人無經濟能力或不願擁有;數位閱讀時代又如何使每人都用電腦或皆有電子閱讀器呢?這有著不可消弭的數位落差問題,看來只要紙本圖書有需求存在,圖書館的紙本館藏仍會繼續存在。

數位閱讀的確便捷、可減少紙本印製,但在紙本、電子書混用及消長之中,值得我們來觀察及研究這些知識載體之整體對環境的影響(如碳足跡的消長)。

[1]  This Friday is Earth Day (April 22), an opportune time to remind people in your community that libraries do their part when it comes to reducing, reusing and recycling.
[2] 見http://chinese.wsj.com/big5/20110421/tec072230.asphttp://libraryviews.blogsome.com/2011/03/02/1026/
[3]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代表一件產物或事件,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舉例來說,太陽能車與電動車雖然表面上不會釋放二氧化碳,但是生產太陽能矽晶板所需的高能量以及電動車驅動需要的電力都需要發電廠提供,而目前世界上發電的主流仍是火力發電(台灣至2000年底,水力發電佔15%,核能發電佔17%,火力發電佔68%,參考文獻三),火力發電所使用的都是石化燃料。因此乍看之下電動車利用插座充電即可,相當環保,不過這只是將二氧化碳釋放的位置轉移至發電廠,而且還要考量二次能源轉換效率的消耗。一般車輛燒汽柴油是將化學能轉變成動能;電動車則是發電廠燃油的化學能先轉變成電能,再轉變成動能。這代表著我們要了解事物是否環保不能只看耗能表面是否產生二氧化碳,還需要考量能源背後或能源相關物材生產的過程。”(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321)

[其他相關資訊]

世界地球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5%9C%B0%E7%90%83%E6%97%A5

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5%9B%BE%E4%B9%A6%E4%B8%8E%E7%89%88%E6%9D%83%E6%97%A5

Eco-Libris: Plant a tree for every book you read (http://www.ecolibris.net/index.asp)

「世界書香日~閱來閱美好-借閱好手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執行成效優良圖書館」表揚典禮 (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435)

2011/04/08

公共圖書館變身

最近看到兩則報導—關於公共圖書館變身—也就是經整修及設備升級,樣貌大大改觀,令人欣慰

恆春老圖書館變身 教部驚艷

枋寮圖書館變身 人氣直上

在台中圖書館網頁中有「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評核計畫~成果相簿」(http://www.ntl.gov.tw/Family_List.asp?CatID=61),另外「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網頁(http://pubrevo.ntl.gov.tw/index.php)也有許多參考資訊。
 
其中桃園縣八德市立圖書館變身後:
















我的親身體驗:住家附近的台北市立圖書館木柵分館經整頓後真是令人驚艷!

整頓前舊景:













整頓後新景:











[相關資訊]

圖書館越來越漂亮
http://mypaper.pchome.com.tw/tedsu8888/post/1320498121

教育部針對推動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補助專案計畫之說明

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 (PDF)

活化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打造以讀者為本的閱讀環境 (PDF)

[2011-04-26補充]
教育部98~99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評核得獎名單
http://www.ntl.gov.tw/dayNews_look.asp?NewsID=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