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6

[生活雜記]尋訪記憶中的城樓

昨天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替孩子報名夏令營,有機會探訪附近的“城樓”及自己唸過書的小學。

雨後、正午、日正當中,我站在林森南路與仁愛路口“城樓”前面,似曾相識的場景,但覺茫然。如何講述記憶中的“城樓”呢?或許下面左圖(還有ANT's圖雪泥's圖)能表達部分意象:


左圖: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140319

以前是走路上學,從杭州北路到東門國小,不短的路程(如文末的地圖)。記得雨天時穿著長雨衣,走經城樓,雨衣濕答答的下襬常會黏在小腿肚上,這時會扯扯衣襬讓它分開…

上、下學都會經過城樓,但很少走進去過,因為它看起來有些怪。後來不知經過n年,發現它完全變了個樣,如今它叫“東和禪寺的鐘樓”,樓壁刷白得有些不自然、黑瓦應是重鋪的,孤零零站在現代建築森林中,顯得微小和些許神秘。(上面右圖)

試著找個位置、試著從兒時的視角、試著回想 … 但自己似乎沒有辦法,是記憶太模糊、還是滄海桑田?

對個體生命而言,許多"瞬間"已不經意成為生命的烙印、永恆的記憶與懷想;對整體人群而言,小小的鐘樓是個象徵,它背負了許多人的對歷史的追念。

回望那十字路口的學童,他們正朝我而來,親愛的孩子啊!

[其他資料上的記載]:

“然在光復後為軍隊借住,違章建築逐漸增加,終使景觀大遭破壞。唯寺內鐘樓,在1997年被台北市政府列為市定古蹟。(《台灣佛教辭典》選刊東和寺).

“戰後,觀音禪寺改名為東和禪寺,由於受軍隊及民眾長期佔住遭到破壞毀損,也被違章建築所包圍…([台北]東和禪寺鐘樓/水瓶子)

“一九三0年在大殿之前建造高聳的鐘樓,目前仍存在,但大殿及其他古老的建築因曾被軍隊及民眾佔住長期遭到破壞,近年被拆掉了,至為可惜。(東和禪寺鐘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民國八十一年,為了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台北市教育局計畫拆除東和禪寺和鐘樓,古蹟保存人士群起抗議。經過折衝,教育局只同意保留鐘樓,次年,市政府拆除東和禪寺大殿和佔用土地的違章住宅。(台北旅遊網)
.
參考資料:
東和禪寺鐘樓(維基百科)
日式和風建築--東和禪寺鐘樓(堅仔的Blog)
.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Debra 國小上學路線

rev. 20090606 23:20

2 則留言:

惠敬 提到...

看了你貼的地圖,許多往事浮現心頭,有五年的時間也在這張地圖的範圍生活..放學或空堂時常跟三五同學在杭州南路.濟南路.林森南路與徐州路間游走...吃冰.散步.聊天..記得東和禪寺附近還有家賣餃子的...那是我的五專生活...一段青春單純沒有煩憂..生命可以存在著許多未來的年代...

Debra 提到...

這區域是個好區,有書香、美食及陳舊的歷史痕跡.小學時排路隊回家,常會抄捷徑,走台大法學院校園,嗯,說不定陳XX或馬XX...正在教室上課呢!(哈,有點胡思亂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