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1

2008年的回顧

●秋聲Blog 2008年文章清單

十二月 2008 (3)
看「關於專業教育若干問題的共識備忘錄」
關於 XXC 的座談會
從我的手機講起…
十一月 2008 (3)
行動網路(Mobile Web)與圖書館(二)
行動網路(Mobile Web)與圖書館(一)
感謝老槐
十月 2008 (4)
編目朝向語意網邁進(二)
編目朝向語意網邁進(一)
今天是開放近用日(Open Access Day)
ISBD、FRBR、RDA之間的關係
九月 2008 (5)
秋淺
一份給新進採編館員的講義
IFLA2008年會相關訊息(三)
IFLA2008年會相關訊息(二)
IFLA2008年會相關訊息(一)
八月 2008 (3)
生活雜記(20080828)
蓮花咖啡與部落客
圖書館與讀者隱私問題
七月 2008 (5)
7/26圖資聚會雜感
圖資聚會前夕
圖書館相關的API清單
館員的影像網誌(photo blogging)
圖資暑假網聚
六月 2008 (5)
書目資料二三事
館長聯席會議與大學圖書館
有趣的圖書館年會
學會97年度暑期研習班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相關資源(一張心智圖)
五月 2008 (5)
雜記(2008/5/29)
微網誌Twitter與圖書館
四川地震與圖書館界
學習2.0給圖書館的啟示
code4lib年會的一些議題(二):RDA問題探討
四月 2008 (7)
我的一些分享
Web2.0 / Lib2.0學習篇
大陸Web/Lib2008:論劍2.0研討會筆記
讀石頭的詩
生活雜記(2008.4.10)
[會議訊息]大陸Web2.0/Lib2.0研討會及MARC議題
搜尋模式(search pattern)
三月 2008 (6)
圖資部落客相聚
code4lib年會的一些議題(一):ILS API
色彩與創意巧思
實體圖書館再生
FRBR的兩種中譯本
Open Library挑戰WorldCat
二月 2008 (1)
圖書館與ILS廠商之間
一月 2008 (4)
RDA的新進展
LC與Flickr合作
公眾創用(CC)研討會訊息
2008年的一些預測


●台灣圖資論壇 秋聲(Debra2)的頁面 上的文章(2008年7至12月):

一邊搜尋、一邊慈善捐款
[摘要] 網際網路的未來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III)
圖書館的靜音圖示
真人圖書館 (Living Library) / 真人圖書(human book)
經濟不景氣與圖書館借閱率
書籍封面的魅力
對自閉症讀者的服務(影片)
圖書館的鬼故事
美妙的ABC立體書
讓圖書館員模擬讀者
開放近用與著作權的爭議:看美國NIH公共近用政策
圖書館青少年讀者
網路世界的隱私權問題多
標籤分類(Tagging)的趨勢
另一個圖書館學世界
閱讀習性的改變對編目的影響
[引介] Online, R U Really Reading?
圖書館與讀者隱私問題
7/26圖資聚會雜感


Blogging雜感

時間不夠依然是最大問題,還有是體力,除“秋聲Blog”外,還要照顧「台灣圖資論壇」(寫部落格、論壇討論、及雜事),希望2009年能將主力放在秋聲上的編目/資訊組織的主題上。

希望自己多讀些書(尤其是圖書館理論、哲學…方面),而不能僅在國外部落格文章上打轉。論壇方面的事有時令人心煩。自己還是比較喜歡讀國外部落格的文章,會帶來對圖書館發展的憧憬,我的Google Reader分享項目,幾乎都是經篩選過的,是自己喜愛及珍惜的東西。

書寫的收穫,除英文閱讀速度快了些、文筆順了些外,更重要的是對龐雜資訊的處理(掌握)能力 -- 如何釐清、摘要、表達 -- 且要在某些壓力(時間及環境)之下。

感謝家人及讀者的寬容、包涵,希望寫出來的東西對圖書館界還有一些助益。
終究以家庭為第一優先,自己只是個業餘部落客。

寫於20090101晚
補充:2008文章點閱排行

2008/12/23

看「關於專業教育若干問題的共識備忘錄」

這是約半年前的事。這一份備忘錄的全名為「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系主任聯席交流會 關於專業教育若干問題的共識備忘錄」[連結],是今年(2008)7月4-5日於大陸武漢大學舉辦的「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 [註1]中的一場圖資教育主管的會議 --「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系主任聯席交流會」-- 所達成共識的文件。

兩岸教育學者對圖資教育的共識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會訊(第三十期)上有王梅玲老師寫的“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主任聯席交流會議紀要”,在其附錄列出了這份備忘錄。計有八點共識(我將其中第一及第六點列出全文):

(一)圖書資訊學教育的重要性
圖書館與資訊中心擔負著人類知識保存、傳遞與利用的重要使命,在文化傳承和社會資訊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圖書資訊事業致力於傳播知識、縮小資訊鴻溝、推進資訊資源公共獲取、保障資訊公平,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原素。圖書資訊學教育致力於培養具有資訊蒐集、組織、檢索、分析、評價、開發、利用和服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圖書資訊專業工作者,圖書資訊學教育在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圖書資訊學專業的畢業生不僅勝任各類圖書館工作,也能勝任資訊化與資訊資源管理等其他領域的工作。

(二)圖書資訊學教育面臨的環境正在改變
(三)圖書資訊學具有學科獨立性
(四)圖書資訊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五)圖書資訊學致力於培養不同層次的複合型人

(六)圖書資訊學核心課程與課程體系
圖書資訊學課程應面向圖書資訊業界的需求,以拓寬專業應用領域,為社會培養能夠勝任各行各業圖書資訊專業人才為目標。圖書資訊學應該有自己的核心課程。圖書資訊學的核心內容是知識組織與資訊服務,這是該專業區別於其他專業的本質要素。核心課程要以增強學生的競爭力為導向,促進資訊與知識傳播與利用,以資訊的採集、組織、檢索、服務、開發的技術與工作為主軸,形成以資訊利用與資訊素養教育為主的新的課程體系。圖書資訊學的相關課程包括了管理、技術、法律等學科知識。

(七)圖書資訊學教學模式應該不斷改革
(八)拓展圖書資訊學教育領域的合作以共創美好未

“共識”如何產生?“共識”的目的為何?

這是讓我很感興趣(想知道)的事,見下面文字:

“至今,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本次研討會凝聚歷屆研討會的精神與討論成果,對多年來兩岸專家共同關注問題進行總結,就圖書資訊學教育的價值、目標、未來發展等問題達成共識,對於指導日後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科推廣宣傳、促進學科教育的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共識應該以宣傳為目的,宣傳圖書資訊學悠久的歷史、已經取得的成就和發展規模及其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重要效用,介紹圖書資訊學的知識體系、國際上獨立學科建制的通行作法,促進社會和政府部門對圖書資訊學的了解。吳慰慈先生認為發布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專業教育的共識很有意義,並指出共識要以對學科發展、專業建設有推動作用為目標。

台灣學者介紹了圖書資訊學在台灣地區學科隸屬和發展狀況,重點介紹了其在學科推廣宣傳方面採取的措施,如強調圖書資訊學研究對促進學術傳播、增強學術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提升民眾閱讀素養和國民素質等方面的價值。

...[對共識草案]展開了熱烈討論。在會議交流中,專家們求同存異,在學科定位、學科教育的價值等方面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認識,在學科發展的細節方面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我的感想]

擬訂共識的老師們是我尊敬的前輩們,但這份共識卻讓我覺不安及困惑:

1. 需要前瞻性的框架:培育知識工作者(具更高的專業性)為重、而非技術士,方能促使行業的質變,或具有競爭力?

2. 需更具說服力:這份文件是否完備、能讓其他領域的人信服?足以用作對外宣傳嗎?從圖書館界、其他學界、到社會大眾會如何看待這些“共識”及他們的期望是什麼? [註2]

也讓圖資人共同來思考這些問題吧!


[註1] 「第九屆(2008)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的相關報導、報告、資料:
參加「第九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報告書(林巧敏)、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相關網頁、(大陸期刊)图书情报知识(2008.n.5)、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會訊(第三十期) 及 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博客报道及简评(學林望道)。
學林望道的文章還提到:“ 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因为精英会议色彩明显,一般的图书馆员或研究者无法与会。感谢参加大会的竹帛斋主和老槐教师等, 正是他们的无私报道,让我们知道了图林发生的最重要会议之一…”

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硏討會論文集. B輯. 2008年 / 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硏討會編輯小組編輯 (NBINET書目)

[註2] 參見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http://www.calise.org.tw/)於97.12.13舉辦的《圖書資訊學教育與大學評鑑學術研討會─2008再訪圖書資訊學工作坊》,其中「場次三:圖書館與資訊產業對教育的期望」(學會電子報)。

2008/12/15

關於 XXC 的座談會

台灣圖資論壇」在2008.12.27有場與XXC的座談會。以下是我對XXC的認識。

我開始寫部落格之前,XXC就是我學習的對象之一,那時他的部落格個人風格及內容都令我印象深刻;後來我們是合作設立「台灣圖資論壇」的夥伴。

XXC應是部落格剛在台灣興起時的一批geek先行者之一吧,他的技術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能自建網站當“地主”);特別的是他在藝術方面的背景及涵養,這點是很令我好奇的。我的感覺是:出身藝術領域者似乎難脫離他們的一種源頭(包括一些感性、敏感性…的特質?),可從這篇短文窺測?

他文章的深度及書寫的功力,和他廣博的閱讀極有關吧!他在2005及2006年各(至少?)讀了50本書(社會科學、文學…各類都有)、他的aNobi書櫃眾多的書、他有個私人小圖書館,及位在書架之上的床舖

下面是他閱讀及學習的一瞥,他對一些IO(information organization)理論的掌握及筆記過程,可說相當紮實:
[博文]Cognitive work analysis and work centered design of classification schemes
[WIKI] 其他段落內容: XXC's Wiki: Albrechtsen, H., Pejtersen, A. M. (2003).
[筆記]Cognitive Work Analysis [認知工作分析]

而師友如何看他呢?“他是絕對精彩的寫手…分析閱讀是他的強項,更可貴的是他的綜合閱讀…”、“這樣的文字,如此具體地說出了、我請了一天假在家讀完「海邊的卡夫卡」後的感覺…”、相當具批判性(“專潑冷水的XXC”)…

你可從他部落格首頁上,知道他參與了很多Web 2.0的網路社群,且交友廣闊(看看他的訂閱清單),這表現了他掌握工具、對網路有相當深的涉入與了解,以及對“活生生 「人 」”的關懷。

對我(或圖資人)而言,他猶如一扇窗、一條線索,讓我們從圖資領域往外瞭望更廣闊的視野。

以上是對XXC,我膚淺的認識,借用工頭堅的話(略修改) -- “希望他能原諒我曾帶給他的麻煩,繼續朋友下去。”

[相關資訊] 繁星守護的知識樹 (chchen@chia hsiang's blog)

2008/12/02

從我的手機講起…

[最近似乎是發條鬆了,本應寫寫OCLC“事件”及新公佈的RDA草案(全本)的,但有一搭沒一搭的看資料,結果時光磋跎,只好先寫這篇生活雜記,有些資料堆疊之嫌!]



日前讓用了七年的P牌手機退休,換了一隻S牌的“音樂手機”,大多時間都是我的小男孩 (a digital native)在把玩,自己 (a digital immigrant) [註1]只大略看看及用了一下,感覺七年來手機明顯的歷史演進,界面設計、功能等方面真是好太多了,不禁想把它納為自己親密、個人化的物品(有如錢包般)。欣賞它的面板、按鍵、資料呈現方式...的設計 (參見右圖),合乎使用電腦的習慣。
.
這手機並非最新進的機種(如iPhone/新聞),但對我言,由1.5G(?)邁到2.5G確實發覺到不少新奇的東西,加上最近廣告上常見茂伯及3.5G行動網卡,不禁納悶與3G、行動通訊...相關的一些詞彙(英文縮寫字)是什麼意思?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無線上網的差異在哪裡?以下是我蒐集的一些資料,算學習筆記或備忘錄吧。(名詞解釋多取自維基百科)
.
無線網路是使用無線電做為其載波或者物理層的通信網路,如GSMGPRSUMTScdmaOneCDMA2000WiMaxWiFi
.
~手機無線上網~
.
行動網路,其原始設計全都是針對窄頻的語音數據通訊,但第三代行動通訊(3G/third generation )是一種新興的無線通訊技術,可即時高速擷取網際網路服務(可提高到 2Mbits / s - 比目前 GSM 的標準傳輸速度起碼快 40 倍。這種高速處理量將可支援傳送高品質的圖形影像服務;另外,封包交換網路可讓使用者永遠都保持連線狀態,而且只需依照接收或傳送資料的多寡來付費,無需像目前以連線時間長短計價),強化行動網路的功能,提供我們隨時隨地高速上網…
.
行動電話:是無線電話的一種,通常稱為手機,香港地區稱為行動電話,早期因為價格昂貴,只有大有錢人才買得起,又有大哥大的俗稱,是可以在較廣範圍內使用的攜帶型電話終端。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使用最廣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 (2G),以GSMcdmaOne為主。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 (短消息、SMS)、MMS (彩信、多媒體簡訊)、無線應用協議 (WAP))等。在中國大陸及台灣以GSM最為普及,cdmaOne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目前整個行業正在向第三代手機3G)遷移過程中…
.
GSM 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行動電話標準。…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 (2G)行動電話系統.. 1999年,WAP協議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訪問網際網路。2000年後開始商用的通用封包無線服務 (GPRS)使得GSM系統能夠以效率更高的封包方式提供數據通訊。2003年, EDGE技術開始商用,提供了接近3G的數據通訊能力…

GPRS 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技術(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GSM行動電話用戶可用的一種移動數據業務。它經常被描述成「2.5G」,也就是說這項技術位於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動通訊技術之間。
.
2.5G 是夾在2G與3G中間、手機通訊技術規格的過渡期。用來形容比2G連線快速、但又慢於3G的一種通訊技術規格。2.5G系統能夠提供一些在3G才有的特別功能,如包交换技術。也能共享2G所開發出來的TDMA與CDMA規格。最常見的2.5G系統就是GPRS系統…
.
WAP無線應用協議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個使移動用戶使用無線設備(例如行動電話) 隨時使用網際網路的信息和服務的開放的規範。 WAP的主要意圖是使得袖珍無線終端設備能夠獲得類似網頁瀏覽器的功能,因此其功能上有限。WAP1.X規定無線設備訪問的頁面是用WML(一種XML方言)語言編寫的,但是WAP2.0將XHTML-MP做為主要內容格式。
.
3G 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 (3rd-generation),是指以CDMA2000為代表的,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細胞移動通訊技術。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通話)及數據信息(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3G的代表特徵是提供高速數據業務,速率一般在幾百kbps以上。
.
3.5G網卡功能多樣化 筆電上網也能用行動電話 (iThome 20080828) 這篇文章提到:筆電一向是強調高行動可攜性的電腦產品,配合其行動性需求,以手機基地台綿密網路系統提供行動上網便利性的3.5G相當適合其上網使用,預料在未來將成為筆電重要的上網技術
.
~電腦無線上網~ [註2]
.
Wi-Fi (Wireless Fidelity,無線相容認證)
IEEE定義的一個無線網路通信的工業標準 (IEEE 802.11),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範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無線電信號…要使用Wi-Fi,用戶首先要有 Wi-Fi 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
網絡是透過電腦互相連接所組成的,如果這些相連的電腦分布在相隔不遠的位置,該網絡就稱為“局域網”(LAN)… 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AN)利用了無線電頻率(Radio Frequency, RF)的技術,令電腦用戶可以無線的方式,透過電磁波於空氣中傳輸資料…[具有] 供大眾使用的公用無線局域網站點 -- 熱點(Hotspot):一些公共地方如機場、休閒咖啡店等,為了方便用戶以自攜的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進行無線上網,也架設了與互聯網相連的無線局域網以供客戶使用。
.
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互通微波存取)
WiMAX(IEEE 802.16)主要用在城市型區域網路(MAN)。WiMax的接入距離為48公里,而Wi-Fi的接入距離只有91米,藍牙無線技術的接入距離是30英尺。WiMax的資料傳輸速度為每秒70MB,802.11b Wi-Fi標準的資料傳輸速度是每秒鐘11MB,802.11a標準的資料傳輸速度是每秒鐘54MB。除了距離和速度的優勢之外,WiMax還不需要現場的有線傳輸。相形之下,3G網路的資料傳輸速率雖比目前的行動電話網路快,卻比WiMax慢30倍。3G網路的每一無線電遮罩 (radio mast)的涵蓋面積比WiMax小10倍。
.
WiMAX 於市場上所面臨的競爭,主要是來自已廣為佈局且能提供相同服務的無線系統,如 UMTSCDMA2000。3G 的兩個主要系統 CDMA2000 和 UMTS 均為 WiMAX 的競爭者,兩者均於語音服務外,尚提供 DSL 等級的網路服務。UMTS 是 WiMAX 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由歐洲幾家主要的無線電信業者所研訂。使用 HSDPA 技術使得資料傳輸的下行速度高達8-10Mbit/s。





...WiMAX情勢圖...(來源).



[註1] Marc Prensky 曾寫這篇文章: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PDF)。
[註2] 這段資料多摘自維基百科Wi-Fi條目及李漢銘老師的資訊工程導論網頁。

[相關資料]
(NICI ) M台灣計畫
WiMax納入M-Taiwan計畫 (ZDNet新聞) :...WiMax並不是要取代Wi-Fi、ADSL或者3G,上述的寬頻網路建設在WiMax上路後都會存在。只待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以及產品的成本優勢決定,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逢慶說。
全球行動數據服務調查(一)—台灣網民使用行動數據服務以「行動通訊/溝通類」為主 等資策會FIND網站的文章。
中國的電信重組競爭態勢(六)深談台灣3G話費戰爭 等《數位之牆》(黃紹麟)的文章。

[補充20081222: 無線通訊發展與趨勢 (數位學習資源庫教材, 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