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7

實體圖書館再生

若你在家裡,絕大部份需要的資訊都可透過網路取得時,你還會造訪圖書館嗎?圖書館除提供資訊/資料外,還有其他意含嗎?

當數位時代降臨,有人提到圖書館會在2019年消亡,也有人認為:若圖書館的功能是藏書所或市民的紀念建築物的話,它或許會消失;但圖書館漸轉變為城市的安歇處、人們的聚會所、資訊的仲裁所(arbiter),這與數位時代無關,而是千古以來人們一直需要人際接觸雖然獲取知識的管道改變了,但人性未變

是否那些預測圖書館將會被取代的人,或是那些說現今已是WebX.0的人,只是M型社會中一部份的菁英份子?數位落差(有多少人家中仍無電腦?)情況下,那些數位世界裡的弱勢族群,要如何維護他們的資訊權利呢?或許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裡,實體圖書館(physical library)居於一個中庸位置,它仍將“倖存”下來?!

面對網路的衝擊,現今的圖書館不能不奮力變革,變得更重視“人”(相對於“資源”)、更具社會性,及走向多功能的服務機構。另方面,對人們而言,實體圖書館的建築也是表義的元素,反映了人們對美感經驗及空間意含的追求。

當看到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公共圖書館總館時,你會對這個像購物城(shopping mall)的建物有何感想?(該館中庭見下圖或David L. King的影片)[註1]該館曾被Library Journal選為2006年風雲圖書館(Library of the Year 2006),館內設有咖啡廳、書店、寫作中心…等,不僅像文化市集,也是鹽湖城地區的關鍵中心。該建築(有圓迴式爬昇、玻璃帷幕360度視野、挑高天窗中庭…等設計)反應了當地社區多元文化的一種開放心胸的概念,同時,因為該館助益社區民主的推展,因此獲得嘉獎。



(http://blog.aia.org/favorites/2007/02/69_salt_lake_city_public_libra.html)

另外,由美國建築師學會(AIA)與美國圖書館協會的行政管理協會(LAMA)聯合評選的2005年圖書館建築獎(AIA/ALA Library Building Awards)[ 註2],八個獲獎者中,除了鹽湖城圖書館及著名的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註3]這類大型圖書館建物外,也有一些小型、增建或重新整修的圖書館。

近來國內、國外圖書館也有不少增建或重新整修的需求[註4],美國圖書館協會新建置的一個關於圖書館空間規劃的維基網頁ACRL/LAMA Guide for Architects,由隸屬ALA的大學及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及圖書館行政管理協會(LAMA)共同建置的,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訊;此外,美國建築師學會之文化教育機構建築分會AIA/CAE網頁也值參考。

看來實體圖書館正在努力向前了。

[註1]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公共圖書館(Salt Lake City Public Library)的圖片可見這裡,還有兒童室兒童室遮光布幔的巧思。
[註2]AIA/ALA圖書館建築獎為每兩年評選一次,
2007年則有九個圖書館獲獎
[註3] 見介紹文章:
圖書館建築革命[西雅圖04] 玻璃屋圖書館館員走天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該館的螺旋式設計的書庫區很有特色,見此圖示考察公共圖書館空間運用、閱讀推廣與文獻典藏p.6(中圖出國報告)。
[註4]例如最近紐約公共圖書館推動一個10億美金,用以改善組織、空間及服務的
轉型計畫,一商界富翁Stephen A. Schwarzman已捐出一億美金贊助。

[其他相關/參考資訊]
香港城市大學[建物]整建網頁
圖書館建築Blog(謝寶煖老師等人撰寫)
Library Buildings 2007: Going, Going, Green -- LJ's annual wrap-up features 168 public library projects and 21 academic buildings(LJ 每年底12月15日會有圖書館建築年度回顧的專文,2007年的文章指出綠建築已日漸受到重視。
The Physical Library in the 21st Century?(David Lee Kin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