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30

圖資部落客相聚

由虛擬到真實,部落客們首次會面
昨天(2008.3.29)下午與圖資部落客們 – 圖書館觀點(Library Views)的Ted、XXC's Blog的XXC及西文電子資源的視界的Even,還有羽毛網的一位先生,在淡水聚會,梁董老頑童因事不能參加。Ted不愧是圖資部落格圈的佼佼者[註],Library Views是個寶藏;XXC是個有才華的人,跨藝術、電腦及圖資領域,祝他將任職為information architect(?)成功;Even在圖書館孜孜不倦的奉獻,令人佩服;老頑童及梁董不克前來,他們較涉及決策層面事務;我則算是有點“多管閒事”的人。這是大家首次會面,一次非正式、輕鬆的喝茶聊天,拉拉雜雜談了些與圖資學、Web 2.0、圖書館界…相關的事,彼此交換看法,直到河邊燈火悄悄燃起、海風送來些許涼意,大夥才道別。

我為什麼要書寫?
自己寫部落格的歷史及經驗並不久(自2006年中開始寫),寫得仍顯粗淺,還有很多需要努力及改進的地方。但我始終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分享新資訊、切磋觀念,同時也抱著一份對圖書館界小小的責任感,希望台灣的圖書館界精益求精。我想身處(或曾經為)資訊服務業的人,應該能夠也需要及時吸收與傳播資訊,況且種種決策都有賴參考廣汎的訊息。

需要您的加入!
不僅我,這次會面的圖資部落客們都期盼有更多關心台灣圖資學及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館員、老師、學生、或其他人士能夠投入我們的行列,成為圖資blogger的一員,讓我們從多元的角度關心、反思及書寫與圖書館相關的種種,也讓圖資部落圈(blogsphere)更活絡。這次聚會是一個好的起頭,或許下次能安排一些討論主題,廣邀更多同道前來參加 – 想嘗試書寫的、想與我們talk的、或能給我們指點的朋友…。

[註] 見部落格觀查資料。

[2008/4/4補充:相關資料]
網聚(Library Views)
329, 圖資Blogger的春聚 (XXC's Blog)
图林博客的价值何在?(图林小钟)
台灣的圖資界老師們,請開始 blogging 吧(Library Views)
大學圖書館館員個人網誌使用與建置經驗之調查研究(林品君)(摘要)

2008/03/28

code4lib年會的一些議題(一):ILS API

有個關心圖書館相關技術問題的社群叫code4lib(意思是code for library?),它除了出版有期刊code4lib journal外,於2008.2.25至2.28舉辦了2008年會(詳議程)。我對其中兩個議題 -- 與ILS API[註1]及RDA的問題研究 --較感興趣,現略述一些要點:

Open ILS API

會中Lynema等人講“Opening the ILS for Discovery: DLF ILS Discovery Interface Task Force API Recommendation”(開放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數位圖書館聯盟ILS資料發掘界面工作小組撰寫的API建議書)[註2],提到他們已研擬出一份建議書(草案),列出ILS應配合(具備)的事項(與API相關的功能),以供圖書館或其他人在整合(integrate)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與其他外界的資訊發掘[蒐尋、取得…]系統時作參考。這份建議書草案的研擬單位現正徵詢各方(ILS廠商及圖書館等)意見。[註3]

日前Google公布其圖書搜尋的API(供預覽用)LibraryThing也增加提供其JSON API,另亞馬遜WorldCat都提供[開放]其APIs,以供大眾可方便利用他們的資料(作混搭…等)。然而圖書館的ILS內豐富的資料(包括書目、流通…等),欲因ILS廠商無法及時革新其系統,無法趕上現今科技趨勢,好像變成地窖(silo)中的儲藏物。這份ILS API的建議書是否能解決當今ILS面臨的一些困境,乃有待ILS廠商、圖書館或其他相關第三方人們配合努力了。

圖書館要在資訊服務的市場上與眾多崛起對手競爭,看來勢必要讓有利用價值的資源(metadata、內容或服務…等)公開置於網路上,方便大眾運用才是上策!

[註1]ILS(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即圖書館自動化系統。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譯為“應用程序編程介面”,可參考「Web 2.0與圖書館研討會」筆記之二(秋聲Blog)或APIs: Who? What? Why? How? (The Other Librarian)。

[註2]“數位圖書館聯盟ILS資料發掘界面工作小組”見ILS and Discovery Systems group wiki網頁。在其研擬的建議書(草案全文)的導論中提到:現在使用者需要各種來源的資訊,這已非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單一軟體)本身所能做到,ILS應成為一個平台(platform),支援適當的介面,供資料發掘的應用[服務](applications)架設在其上,而非所有事都一手包辦(… the ILS needs to become a platform that supports appropriate interfaces for discovery applications living on top of it, instead of trying to do everything for the user on its own)。雖然目前有些ILS廠商提供有APIs,但由於太過專屬性,不易運用,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以相關標準為基礎的、XML為基礎的網路服務API模型(a standards-based… a XML-based web services API model)。

[註3]ILS廠商Talis的Wallis也期待DLF ILS DS(ILS and discovery systems)前導計畫的結果,以供依循。

(2008.5.24補充)[相關文] ILS API recommendation (Library Views)

2008/03/21

色彩與創意巧思

有趣的書籍封面排列
利用書籍封面不同的顏色來作一個排列(展示),可創造出有趣且吸引人的效果,或許圖書館可以用來推廣閱讀(館藏),下圖是Stephen Abram部落格文章中的例子。


(http://stephenslighthouse.sirsidynix.com/archives/2008/03/getting_books_t.html)

別忘再配上些文句,如:仰望晴天讀藍書、愛護地球讀綠書 ... [無關選舉,只是我隨意想到的  ]

館內色彩繽紛
The Shifted Librarian部落格文章則提到她造訪荷蘭的Delft公共圖書館(DOK Library Concept Center),此館不但具有先進的觀念,而且在室內設計上,運用豐富的色彩,讓人眼睛一亮,參見Flickr上的相片集

辦公室佈置充滿想像力
Google在瑞士蘇黎士辦公室的照片,好像結合了遊樂場設施,其中的吊床(椅)讓人想到台大醫圖的鞦韆(椅)。讓我們多點天真與童心吧!

2008/03/17

實體圖書館再生

若你在家裡,絕大部份需要的資訊都可透過網路取得時,你還會造訪圖書館嗎?圖書館除提供資訊/資料外,還有其他意含嗎?

當數位時代降臨,有人提到圖書館會在2019年消亡,也有人認為:若圖書館的功能是藏書所或市民的紀念建築物的話,它或許會消失;但圖書館漸轉變為城市的安歇處、人們的聚會所、資訊的仲裁所(arbiter),這與數位時代無關,而是千古以來人們一直需要人際接觸雖然獲取知識的管道改變了,但人性未變

是否那些預測圖書館將會被取代的人,或是那些說現今已是WebX.0的人,只是M型社會中一部份的菁英份子?數位落差(有多少人家中仍無電腦?)情況下,那些數位世界裡的弱勢族群,要如何維護他們的資訊權利呢?或許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裡,實體圖書館(physical library)居於一個中庸位置,它仍將“倖存”下來?!

面對網路的衝擊,現今的圖書館不能不奮力變革,變得更重視“人”(相對於“資源”)、更具社會性,及走向多功能的服務機構。另方面,對人們而言,實體圖書館的建築也是表義的元素,反映了人們對美感經驗及空間意含的追求。

當看到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公共圖書館總館時,你會對這個像購物城(shopping mall)的建物有何感想?(該館中庭見下圖或David L. King的影片)[註1]該館曾被Library Journal選為2006年風雲圖書館(Library of the Year 2006),館內設有咖啡廳、書店、寫作中心…等,不僅像文化市集,也是鹽湖城地區的關鍵中心。該建築(有圓迴式爬昇、玻璃帷幕360度視野、挑高天窗中庭…等設計)反應了當地社區多元文化的一種開放心胸的概念,同時,因為該館助益社區民主的推展,因此獲得嘉獎。



(http://blog.aia.org/favorites/2007/02/69_salt_lake_city_public_libra.html)

另外,由美國建築師學會(AIA)與美國圖書館協會的行政管理協會(LAMA)聯合評選的2005年圖書館建築獎(AIA/ALA Library Building Awards)[ 註2],八個獲獎者中,除了鹽湖城圖書館及著名的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註3]這類大型圖書館建物外,也有一些小型、增建或重新整修的圖書館。

近來國內、國外圖書館也有不少增建或重新整修的需求[註4],美國圖書館協會新建置的一個關於圖書館空間規劃的維基網頁ACRL/LAMA Guide for Architects,由隸屬ALA的大學及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及圖書館行政管理協會(LAMA)共同建置的,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訊;此外,美國建築師學會之文化教育機構建築分會AIA/CAE網頁也值參考。

看來實體圖書館正在努力向前了。

[註1]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公共圖書館(Salt Lake City Public Library)的圖片可見這裡,還有兒童室兒童室遮光布幔的巧思。
[註2]AIA/ALA圖書館建築獎為每兩年評選一次,
2007年則有九個圖書館獲獎
[註3] 見介紹文章:
圖書館建築革命[西雅圖04] 玻璃屋圖書館館員走天下:西雅圖公共圖書館;該館的螺旋式設計的書庫區很有特色,見此圖示考察公共圖書館空間運用、閱讀推廣與文獻典藏p.6(中圖出國報告)。
[註4]例如最近紐約公共圖書館推動一個10億美金,用以改善組織、空間及服務的
轉型計畫,一商界富翁Stephen A. Schwarzman已捐出一億美金贊助。

[其他相關/參考資訊]
香港城市大學[建物]整建網頁
圖書館建築Blog(謝寶煖老師等人撰寫)
Library Buildings 2007: Going, Going, Green -- LJ's annual wrap-up features 168 public library projects and 21 academic buildings(LJ 每年底12月15日會有圖書館建築年度回顧的專文,2007年的文章指出綠建築已日漸受到重視。
The Physical Library in the 21st Century?(David Lee King)

2008/03/11

FRBR的兩種中譯本

在本部落格左欄的重點參考資源中已加入FRBR(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中譯為“書目記錄功能要件”或“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的(大陸)中譯本連結,這是IFLA最近公布 的。而另一由戴怡正及徐蕙芬翻譯的《書目記錄功能要件》也已由文華出版。我尚未看過文華這版本,不過據譯者過去在學會暑期研習班上所提供的講義資料[註1],比較這兩種中譯本,在最基本之第一組實體中的四個實體,分別翻譯為:

原名...............................大陸譯名...............戴徐譯本譯名

WORK...............................作品...................作品
EXPRESSION.......................內容表達.............表現形
MANIFESTATION.................載體表現.............媒體展現
ITEM.................................單件..................單件

另第六章的USER TASKS,分別譯作“用戶任務”及“使用者工作”。

兩岸不僅在一般用字與用語上有明顯差異,在圖資學術語上也有很多差異[註2],台灣一般館員讀者讀大陸的中譯本,勢必會不順暢。關於中譯版本之事,大陸國圖採編主任顧犇說“我建議國際圖聯同時採納兩種翻譯文本,因為海外華人和臺灣地區圖書館員用的編目術語和我們大相徑庭,難以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或“標準的”版本,還不如都放在那裏讓大家去選擇吧。我們幾個翻譯者都來自國內主要的圖書館…”[註3]。

誠如戴及徐中譯本的內容簡介中所言“此中譯本的推出,目的在推廣FRBR的概念 ,並期望FRBR概念與 FRBR 模式能為全球中文編目界及圖書館(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地)接受並普遍使用,進而根據讀者需求,改善線上公用目錄,充分發揮書目記錄的功能”。

在FRBR原文出版後十年,中文譯本才上IFLA網頁,不禁感慨國內外時差是這麼大嗎?對FRBR如此重要的一份文件(報告)及其揭示的概念,如何讓台灣圖資界有廣泛的認識與了解?我想學會及國家圖書館責無旁貸,應將適合台灣使用的中譯本儘快放在網上免費開放供世界華人參閱(open access)才是啊!

[註1] 可至「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查閱課程“2006年資訊組織發展趨勢研討會”(可以”資訊組織發展趨勢”或人名來查)。
[註2] 參考看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海峽兩岸名詞對照表》(漢美,1993)(書目)或 一些专业词汇的两岸翻译(數圖研究筆記)。若能線上查閱對照表,豈不較實用?如ODLIS般。
[註3]見書蠹精的FRBR中文翻译版一波三折一文。

2008/03/06

Open Library挑戰WorldCat

經由LISNews知道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有篇文章An Upstart Web Catalog Challenges an Academic-library Giant[註1],提到去年七月新推出的Open Library (demo site)(一個線上維基式的書籍目錄) [註2]與OCLC WorldCat間的競爭,現摘譯一些重點:

到2008年三月Open Library(簡稱OL)將有達兩千萬筆書目資料(除書目描述外,還提供一些資訊(連結),如附近哪些圖書館收藏有此類書或連接到販售者作線上訂購等)。Open Library 供大眾可以自由地線上編輯書目資料(詮釋資料),同時也提供連結到無版權限制的電子書全文。

OL是由Internet Archive(網際網路檔案庫)所支持,而IA是Open Content Alliance(開放內容聯盟,簡稱OCA,其實行書籍數位化計畫)的成員,IA及OCA的數位資源都可透過OL來查詢。[註3]

OL計畫類似OCLC的WorldCat(其書目來自約一萬個學術/會員圖書館),但OL意圖有更大的規模,書目記錄來自任何地方且是免費使用。

OL的領軍者(leader) 為Aaron Swartz,他表示除希望能與Wikipedia(維基百科)及LibraryThing(個人圖書館分享網站)結合外,最終也能涵蓋期刊文獻。這將會威脅到圖書館界的巨人OCLC嗎?OL現正努力爭取圖書館提供出書目,但館員方面不僅對OL允許非館員來作編目感到不適,他們也擔心會惹火了OCLC。因為圖書館在館際合作等諸多服務上是依賴OCLC的,另外與OCLC的合約上不允許他們(圖書館)和營利組織分享書目。雖然OL為非營利組織,但卻無法阻止如Google類營利公司利用OL的書目資料來獲利,因而造成許多圖書館欲步(加入OL)。

表面上,OCLC曾說WorldCat與OL是互補且應相互合作。但也有OCLC的人員說OL是在浪費時間及資源,並預測它將會失敗。

OL了解與WorldCat的緊張關係並不利於圖書館的加入,因此OL提供了使用者連接到WorldCat,以便能在當地圖書館查尋想要的書。[註4]Swartz表示不像OL這種新組織,OCLC已有其經營模式,要轉採一種Internet的經營模式是相當困難的。

OL現在的書目資料主要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出版者、北卡大學、Talis(自動化系統公司) … 等。對一些無力支付加入WorldCat費用的小圖書館而言,Ms. West(Librarian.net)則希望OL能蓬勃發展;但圖書館社群習慣有個廠商(a vendor)存在,即使這廠商不能確實地做到他們(圖書館)所希望做到的事。
--------------------------------------------------------------------------------------------

OL、OCLC WorldCat、Google Book Search … 應都屬前端(使用者)界面,因各自理念、目標及作法不同,百花齊放中的重疊,對使用者或他們本身的利弊如何,是否需更多的協調?其中書目資料開放(library/bib data openness)的議題值得關注,已有不少人士談論[註5],對圖書館不願開放自己的書目資料供外界再利用,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未來書目控制報告中未提到此議題,都是令人惋惜的。[註6]


[註1] 出自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Se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 54, Issue 24, Page A11.
[註2]Open Library稱其“Open”,不僅是免費供眾使用,且是由眾人編製、管理的產品(
a product of the people)。另可參考Open Library開張(Library Views)、Open Library概观(編目精靈)等介紹OL的文章。
[註3]見
Open Library背景介紹
[註4]
OL的FAQ中提到OL與OCLC(WorldCat)的重要差異在:OCLC是建立一個圖書館間共享的目錄,而OL建立的目錄是與大眾分享的,也希望這將使更多人去利用圖書館(A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OCLC and the OpenLibrary is that OCLC is building a catalog to share among libraries, while OpenLibrary is building a catalog to share with the public, with the hope that this will get more people involved in using libraries. )
[註5]可見
The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請願書、LibraryThing的創建人Tim Spaldingopen records and open cataloging data(librarian.net)等文章。
[註6]
Colye覺訝異不解 – “… it still surprises me how un-open libraries are with their own data, given how much they encourage others to be open with thei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