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本週末(2008.1.19-1.20)於中央研院舉行的「ACIA:資訊時代之亞洲與公眾創用國際研討會」,將呈現一些公眾創用(Creative Commons, CC)的亞太觀點,以下是令人思索的深刻文字(摘自 ACIA2008會議網頁):
.
主題演講:著作權法危機的解決方案 (William Fisher),摘要中提到:
學界、政府官員與業界代表…正試圖在找出一個法律改革與商業模式的結合 —— 而此種結合將會是有助於我們持續從新穎的數位散佈科技(digital distribution technologies)中獲取經濟上與文化上的利益,並能使對於創作過程有所貢獻者得到合理的報酬。[講者]主張至少在近期內,一個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集體授權系統(a network-based collective licensing system)的優越性。
.
陳舜伶的 超越或順從 – 我們希望公眾授權能做什麼?,摘要中提到:…建立在現行著作權制度之上的公眾授權模式是推展公眾資訊運動的基礎,但我們究竟希望這些公眾授權模式能達到什麼目的?(Although based on the current copyright regime, public licenses have been instrumental for the commons movement, but what do we want these licenses help us to achieve?)
.
Jessica Coates的「善與人為」:公眾授權模式之間漸增的相容性,摘要中講到:…對於開放近用運動一個常有的批評是不同授權模式在數量上的增加,雖然有人認為提供創作者在選擇授權模式上的彈性是促成資訊公共領域成長所必須,但是使用者在混用不同來源的素材時,這許多種授權模式之間的相容性問題卻也對於使用者形成使用上的主要障礙。近來在 GNU 通用公共授權證 (GNU GPL) 和創用 CC 授權模式之間的相容性問題上已經有了重要的進展,這些改變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影響?(One of the criticisms most frequently made of the open access movement is the growing number of divergent licence models. While it can be argued that the flexibility this provides for creators is necessary for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the commons,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se many licences remains a major barrier for those wanting to remix material from multiple sources. Important steps have recently been taken towards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GPL an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ing models - what will be the affect of these changes?)
.
陳弱水的試探「公眾創用」的本土文化義涵 ─ 從傳統的「公」觀念出發,欲探測「公眾創用」可能的本土文化意義。
林孝信講一個亞洲教育者對知識私有化的省思,將由亞洲地區在全球化時代所急速擴展的知識商品化與私有財產化的現狀出發…反思知識私有化問題的意義以及其所帶來的若干後果。
.
● 黃居正之專題演講從無主物到公有物 ─ 財產權的變貌,其摘要中提到:…在國際規範方面,如何在以市民財產價值為核心所構建的「現代化生產與市場」秩序下,形成一個具有普遍化價值的原住民族或特定集團傳統知識與智慧創作財產權保護系統,也是具啟發性的課題。透過此一「複雜規範領域」背後所欲實現之財產意識,我們可以檢視現代國際規範在各種財產歸屬議題上所欲彰顯之秩序與價值的理性基礎,並對日後以替代性模式形成一個具普遍性、較適當的財產取得、管理與利益分配體系,提供建議。
--------------------------------------------------------------------------------------
.
網路資訊科技不斷的進展,創作(內容)形式及資訊傳播方式也隨之在變,在高倡自由、眾聲喧嘩的時代裡,大家都可以是創作者,在“取”資訊及“捨”(釋出)創作/內容上,其中的權利分際應定在哪裡?而講到權利,這又涉及環環相扣的食物(利益)鏈。在網路時代,著作權問題似乎顯得那麼糾葛不清,也是不能不重視的事。去年2007年CC研討會是個很好的開頭,期望今年的會議能有更多人關心,及發揮更大的效益!(去年會議主要以英文發言,若這次會議能多輔以中文翻譯,對在地大眾更有利;另網路轉播、有bloggers參與報導、演講資料(投影片或全文)的開放閱覽...等,當可激化長尾效應吧?!)
2007.01.17 補充:待讀:紐約時報本周對著作權的辯論 Bits Debate: Copyrigh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