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及葛秋妍的一篇文章“Web2.0技術圖書館應用分析”(PDF) ,早在2006年8月就知道,但資訊太多,並未詳讀。日前讀了一下,發現其中對ajax及“開放性”(openness)的述說,讓我對Web2.0這兩個重要的主題有更清楚的觀念。以下文字節錄自原文供大家參考:
[什麼是Ajax?]
(原文p.5-6) 2.4. 用戶端的複雜性(Ajax 化)
“Web2.0 與傳統的Web應用最大的區別在於用戶端(流覽器)的複雜化,簡單的HTTP協定傳輸的資訊已遠不是HTML檔那麼簡單,除了其中可能包含各種微格式、展示資訊、原資料之外,Ajax(Asynchronous + JAvascript + Xml via http)能使流覽器接近於一台單獨執行任務、與伺服器交互的客戶機。
Ajax 技術等於在客戶端相應HTTP獲取伺服器相關檔和代碼之後,由客戶端根據用戶的操作做出回應,進行邏輯處理,執行一些相對簡單的程式,避免了每次相應用戶操作都需要與伺服器多次交互,由於這實際上是在用戶介面與服務器之間有增加了一台虛擬的“機器”,所以實際上這種機制帶來的好處還遠遠不止節省一些與伺服器的交互這麼簡單。
Ajax 所帶來的好處可以從Web2.0 目前大量採用的與用戶交互、收集用戶行為、彙聚集體智慧以及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這些特性上可以看到 … ”。
可參考下圖(取自“Web2.0技術圖書館應用分析”p.6):
[開放性的問題]
(原文p.6-7) 2.5. 體系的開放性
“應用融合(Mashup,或稱Remix)*充分顯示了Web2.0 的開放性,實際上就是系統之間互操作問題的實現方式。開放性有開放資料內容(例如OAI 的Data Provider 角色)和開放應用編程介面(API)兩個方面,開放資料內容(即實現資料的互操作)主要取決於資料格式、獲取方式以及格式的解析三個方面 …
目前的應用融合又出現了新的趨勢,可以分成兩類:伺服器端的融合和流覽器端的融合,前者又可稱為Pre-coordinate,後者為Just-In-Time 的Post-coordinate,目前的趨勢似乎是逐漸偏重於後者,把應用的控制權交還給用戶。
開放性也是數字圖書館的一個基本要求。對於數位圖書館來說,主要是出於對於資料的系統獨立性以利於永久保存、增強跨系統的互操作性等方面的考慮,對於大多數Web2.0 應用來說,開放性則更具有商業上作用,這種商業上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只有開放才會有大量的用戶和客戶的支援,以及用戶和關聯應用的迅速增長,才會使服務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但另一方面開放會遭來模仿,一些行業巨人的模仿往往是致命性的,同時也容易受到攻擊。”
(p.10) 3.2. 圖書館2.0 的主要技術 [節錄其中之一:open source]
“Open Source: 廣義的開源軟體包括開放源代碼和開放內容等,是開放精神的體現。對於圖書館2.0 常包括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開放資源內容(Open Content)和開放標準規範(例如OpenURL 等Open Link 標準、大量的如METS、MODS、CoINs、Microstructure、OAI、SRU/SRW、REST等元資料及編碼和協定標準規範等等)。許多圖書館採用Google、Amazon 以及OCLC 的許多開放的API 提供服務,這些開源內容對於圖書館2.0 進行服務融合和資源融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Via 关于Lib2.0的文章 (數圖研究筆記Keven's blog)
* mashup 這裡稱為“應用融合”,台灣多譯為“混搭”。
[2008/4/25補充]
Ajax技术与图书馆2.0 (Keven's blog)
Ajax 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钟远薪 (PDF)
2 則留言:
Ajax也不全然是好的,當中存有許多 accessibility的問題。這篇:Stop using Ajax!,還有許多的討論啦,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
開放也是個值得花上好幾天討論的議題。國內的研討會也滿多的,但資訊服務的業者會拿出多少心力去開發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吧。^^我也還再找答案。
1.或許ajax還不是很成熟的技術.而追隨風潮時,不能不回頭再檢視服務本質的一些問題。
2.表象背後的文化及生態問題更顯複雜。
謝謝mingway.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