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杭州舉行的“Web/Lib2008:論劍2.0”研討會(即Web/Lib 2.0第三次研討會) 已於2008.4.12 結束(報告投影片下載)。我當天收看了大部份的實況,但由於一些技術問題(如:畫面或聲音切換/配合有時不順、PK討論時收音較不清楚…等),當時難掌握內容重點,後來參閱了講者的投影片資料,現略述其中一些重點:
.
(我覺得這次研討會較像IFLA年會那樣,充滿同道聯誼的氣氛(當然也包括一些圖書館或研究計畫的近況報告),學術性並不濃。但我認為社群應對外揭示 -- 一種社群精神的揭示。)
.
●兜樂(doulor) -- 融合Folksonomy和Ontology[註] (北大.王軍):
.
社會(共享)書籤網站中的書籤的標籤(tag)變多時,要怎麼辦呢?
.
◎解決途徑:採詞彙控制(Vocabulary Control)的方法,即加入等級結構、提供同義詞控制、按類別組織,根據主題推薦、根據用戶的興趣展現個人視圖,也就是和ontology相融合。
◎需要解決的問題,可分為兩方面:1.從Ontology到Folksonomy:如何建議合適的辭彙?、如何引導用戶建立合理的等級結構?2.從Folksonomy到Ontology:如何形成、完善、更新後台Ontology?
◎為解決上述的問題乃提供“辭彙服務”(主題的形成),此服務包括以下方式:
伺服器挖掘同義詞,用戶端編輯同義詞、系統建議標引主題、用戶端推薦下位主題。
◎Doulor的特色:協作式的資源導航系統、與搜索引擎整合 …等。
.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2.0實踐 (該館鄭副館長)
講者提到Lib2.0的規劃步驟、目標…等,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 以學科為主線的服務模式(例如:已建置材料科學的Blog來提供服務,見投影片p.24)、培養2.0時代的館員、讓使用者編輯與標引資源等。
.
●台灣大學圖書館2.0實踐 (陳光華老師):
.
◎使用者服務:
1. 整合之資訊服務 (整合各項服務於個人化服務入口):
[即設立“圖書館資訊服務入口”,包括個人常用連結及圖書館服務]。
.
2. 分散之資訊服務 (傳送各項服務到使用者個人環境):
將服務送到潛在使用者經常流連的地方,不必連上圖書館的網站首頁,便可以使用圖書館的服務。你可從你的桌面、部落格、慣用的搜尋引擎…等處來利用圖書館的服務。
.
◎結論:
技術不是建構圖書館服務的最關鍵因素、服務的類型與內涵才是圖書館思考的重點、技術總是持續地影響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式、採用彈性的基礎架構,因應新技術是最好的策略。[相關資訊可參考NTULIB netLab(台大圖書館實驗室) 部落格]。
.
另外,講者提到的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廠商III)的新產品Encore,III宣稱是基於Web 2.0的精神,將內容、社群、與發現整合於一個搜尋環境。看起來不錯,但非常昂貴。(見講者投影片p. 11-12或老頑童們的筆記OPAC新趨勢(二):Encore、或查看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resno圖書館網頁)。
.
● 講者提到的整合及分散的資訊服務(即整合及分散的觀念),應就像Lorcan Dempsey所說的"concentration" 及"diffusion",參見The two ways of Web 2.0一文。他對concentration講述的比較多。所謂concentration指將資源集中強化;在另一方面,惟有具備網路層級的大型規模,才能展現出效果。(例如:社會性網站或一些服務因此而活躍、又如Georgia Pines及 OhioLink等圖書館聯盟的出現) 他認為網路上使用群的巨大規模(scale)及網路效應都是很重要的,若能集眾人之力、眾資源之優勢而成為一個引力中心,這是憑藉著單一機構的資源所無法做到的。
.
●至於PK討論部份,可見本文末相關資料中編目精靈及Keven's blog。MARC看來不可能說死就死,而在此後MARC時代,國內是否應有所(或已開始)因應了呢?
.
網路實況的畫面(線上與會者的對話,有時蠻好笑的)(sorry,圖片上的字有誤,線上,not現上)
.
[相關資料]
編目精靈的參會側記(上午)、(下午) ;2.0时代究竟是让MARC安乐死还是让MARC继续活?
西湖论剑,世纪PK (Keven's blog)
Web/Lib2008: 論劍2.0 (Library Views)
[2008/5/3補充]回味Lib2008 (Keven's blog)
[註]詳見分類相關概念之術語學研究(國圖館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