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5

ISBD、FRBR、RDA之間的關係

當我看完(大陸)編目精靈的“ISBD著录用标识符有何用?”後,便好奇去看ISBD(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國際書目著錄標準) [註1]原文,於是想到ISBD與其他編目規範的關係。

先說明一下ISBD新版的情形。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於去年(2007)公布了國際書目著錄標準(ISBD)的新版本,即“初步統一版”(preliminary consolidated edition) [註2],將過去針對不同資料類型(如:圖書、電子資源、地圖…等)的諸多ISBDs合併為一。這是一份重要的描述性編目的基礎規範,它會影響到各種編目規則(如:RDA或各國的編目規則)的製訂或修改。

ISBD新版的中譯本已出版(大陸顧犇先生翻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題名為《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统一版》。該書簡介提到“…出版ISBD統一版的根本目的在於為全世界的描述性編目提供一致性的約束,以幫助在全世界圖書館與資訊機構之間實現書目記錄的國際交換;適應不同級別編目機構的需要;加強著錄元素的識別與著錄資訊源的選擇[註3];克服書目記錄的語言障礙;易於將書目記錄轉化為電子形式;關注編目工作的成本和效率。”

在ISBD原文(英文版)的導言中(p.viii)提到:我們用ISBD來描述“載體表現”(manifestations),我們採取的方式是:以編目員對手頭上的書(單件,item)的描述來代表對整個“載體表現”的描述(In general, the ISBD is applied to describe manifestations, by means of description of the item in hand as an exemplar of the entire manifestation , using FRBR terminology)。

ISBD與FRBR

在ISBD導言(p.ix)中說明了ISBD與FRBR的關係,現摘譯重點:

ISBD and FRBR relationship (ISBD與FRBR的關係)
當ISBD審閱小組(ISBD Review Group)試著將ISBD的詞彙與FRBR的詞彙(work, expression, manifestation, item)作調適時,遇到了困難。FRBR的詞彙是在“實體—關係”模型下定義出來的,其中包含一種比ISBD具體規範更高層次的抽象含義。小組後來同意採“國際編目規則專家會議”(IME-ICC)法蘭克福會議的建議[註4],避免在ISBD中使用FRBR的詞彙。因此小組決定在ISBD詞彙方面作一些變動,其中包括:使用“resource”而不用“item”或“publication”。因為“item”在先前ISBD舊版中的用法與FRBR中“item”的用法不同,為避免混淆。
為表明ISBD與FRBR是合諧的,小組擬訂出“ISBD中元素與相對應的FRBR中實體/屬性或關係的對照表”(Mapping ISBD Elements to FRBR Entity Attributes and Relationships, 2004)。

RDA與FRBR

再看目前研擬中的新編目規則“資源描述與檢索”(RDA),它的詞彙倒是與FRBR很密切、一致的。 [註5] 在RDA的範圍與原則(RDA Scope and Principles)說明裡,即開宗明義說RDA的基礎是FRBR及FRAD的觀念模型(Underlying RDA are the conceptual models FRBR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and FRA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Authority Data)。

RDA與ISBD

RDA的說明書(RDA Prospectus/ A New Approach)中提到RDA的設計重點之一便是要劃清資料的記錄(recording)與資料的呈現兩者間的界線。RDA主要的重點在提供記錄(著錄)資料的指引與說明,這是可以獨立於任何資料儲存(或顯示)的結構(或語法)的。如何依據ISBD等標準規範來編組資料單元(書目資料單元)以供資料呈現,關於這部分的指引與說明將列於RDA的附錄中 (Guidelines and instructions on formatting data elements for purposes of presentation according to specifications set out in standard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ISBD) will be provided separately in appendices)。 [註6]

(結語)
ISBD、FRBR、RDA各有不同的作用,但又相互關連,但因所用詞彙並不一致及表達的事物不同,所以需有彼此之間的對照表(ISBD與FRBR的對照表在前面提過,而RDA與FRBR也有對照表(PDF)、將來RDA與ISBD會有對照表)。或許對一般編目員來說,最切身的是編目規則,而編目規則後面的一些原理較少觸及。
-------------------------------------------------------------------------------------

[註1]ISBD,台灣譯作“國際書目著錄標準”,大陸譯作“國際標準書目著錄”。

[註2]為何稱"preliminary consolidated edition"?我想是因為其中的GMD(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資料類型標識)正在修正中,待其完成後,現有之ISBD勢必會再作更新。參見ISBD原文 p. viii。其他相關資料:陳和琴教授之「資料類型標示再探」簡介

[註3]這句可能是ISBD導言中的原則之一(Principles -- The descriptive elements needed to identify and select a resource must be specified),我的解讀是:在辨識及選擇資料時需要用到的描述性元素(如:題名/書名、作者…),在ISBD中必須明確訂出來。

[註4] IME-ICC法蘭克福會議的建議:不應僅將FRBR的詞彙併入ISBD或編目規則內,而是這些規範(ISBD、編目規則)應保有自己特殊的詞彙,並表明這些詞彙和FRBR詞彙的關連性。

[註5] 見RDA: Where We Are and How We Got There(PDF)(Glenn Patton) p.11或
RDA Objectives and Principles 2007/12/16, p.3 Terminology (PDF)

[註6] (RDA的附錄)Appendix D will provide guidelines and instructions on record syntaxes for descriptive data. The appendix will include a table showing how specific data elements covered in RDA can be mapped to the areas and elements defined in the ISBDs to produce a display that follows the established ISBD order of elements and prescribed punctuation. Instructions on the presentation of “In” analytics and hierarchical descriptions based on ISBD specifications will also be included.(摘自RDA Prospectus/Appendices)

[相關資訊]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及其最新发展 / ISBDs and Their Recent Developments(顧犇)

ISBD總則著錄 (毛慶禎老師的課程資料)

rev on 20081007 09:30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great!

Debra 提到...

Hi 雨僧,
久仰,尚請多指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