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8

網路對圖書館系統環境的影響

現今圖書館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圖書館擁有許多系統(如:ILS/OPAC、 期刊論文資料庫、機構或數位典藏資料庫…等),以致使用者需切換至不同系統(資料庫)查詢,實在不便。這也是Lorcan Dempsey在The network reconfigures the library systems environment一文中提到的“系統環境的複雜”問題。現今圖書館的諸系統多是以管理者為出發點的設計,這些系統或服務並不是針對網路環境而設計的(they were not originally designed to work on the web),而且系統間也未能緊密配合。Dempsey對此種系統環境的觀察如下:
.
1. ILS仍是主要焦點;在學術圖書館,licensed collections(經授權允許使用的館藏資源,如期刊論文資料庫之類者)日益重要;機構或數位典藏的行動/計畫(常是由特別經費來支助)應納入常規。
2. 諸系統並行的碎裂情形(fragmentation)造成管理費用高昂、很難將整合性的圖書館資源應用到其他環境中(如學校的課程系統、社會網路系統等)。
3. 我們常談圖書館的互通性議題,但卻少觸及如何抽取圖書館使用者的經驗供其他應用(如學校入口網站)作參考。

約在去年有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見原文第二張圖):日漸地系統前端(指資料發掘及呈現)與後端(管理端)分開,且前、後端各有進展。然而非常重要的是:要將資料發掘環境連結回資源本身(connecting discovery environments back to resources themselves)。下面幾點十分重要:
.
1. 要讓使用者容易地從不同的資料發掘環境連到資源(被許可使用的資源)時,路由、註冊登記等(Routing, resolution and registries)問題極為關鍵。
2. 現在的重點將從資料發掘轉移至資料揭露(discovery to disclosure):在非圖書館掌管的環境中如何將資源作最佳的呈現。
3. 圖書館的服務(如館藏借出、預約狀況)如何在其他[資料發掘]環境中呈現,意即我們缺乏一個“整合性圖書館系統的層級”(an ILS Service Layer)。
4. 資料的傳遞(delivery)及資料狀況的透明性將更顯重要。

最後Dempsey提到:我們越來越想要將資源呈現在不同的工作流程中(或不同的資料發掘環境中,如:個人化環境、學校課程管理系統、iGoogle、Amazon等)。圖書館需更注重重組網路環境下的圖書館服務,這便是圖書館後端管理系統的環境需改進的主因。

我一直也感覺圖書館資料查詢系統(界面)過多已造成讀者的不解與不便,而圖書館方面似乎無能為力,因為期刊論文資料庫廠商、圖書館自動化廠商、或數位典藏建構者是各走各的路,但在新的使用者資訊行為與網路(web)環境下,圖書館不能不作徹底改革,而且需對大而複雜的相關電腦作業系統架構作改變(即Dempsey常提到的reconfigure),我們要指望誰來做?自己或廠商(vendors)...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