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3

「Web 2.0與圖書館研討會」筆記之一

「Web 2.0與圖書館研討會」是2006.12.14-12.15兩天,分別為實務應用研習會及學術研討會,其論文集154頁,也有線上PDF檔。 一如往昔淡江大學圖書館舉辦的研習會,這次主題也掌握了趨勢脈動,真要感謝三個主辦單位的用心及辛勞。兩天會議下來收穫很多,因此有點難於起筆;但想來向隅者很多,或許自己的一些敘述(較基礎淺顯地)對同道會有些幫助。其實有不少主題如再搜集、閱讀更多資料,可另文論述。(此處以講者的姓氏及其投影片頁碼,如:溫 p.1,表示資料出自會議的簡報PDF檔的何處)

關於Web 2.0 (Web 2.0維基百科之中文英文定義)

--如何來認識Web 2.0--
可從 使用者技術/工具/服務 這兩大方向來認識,溫先生的一張圖極好(好的解析架構),見溫 p.107。

--Web 2.0 Meme Map(Web 2.0示意圖)--
提到Web 2.0 時,許多人都會引用歐萊禮(Tim O'Reilly)的示意圖(Web 2.0 Meme Map)(原文見What Is Web 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by Tim O'Reilly,或溫/鄭簡報 p.3)來說明 Web 2.0 的概念。但O'Reilly文章中並未對圖中一些詞彙作解釋,而Robbie Allen 等人的文章「Web 2.0: Hype, Reality, or the Future?」,則從技術、商業模式及實際案例來解釋Web 2.0,滿值參考的。
在圖的下方那些淡土色圓圈(表示Web2.0的遊戲規則/概念,或特色),其中的Granular addressability of context (微粒化的內容位址)及Perpetual beta (永遠的測試版) 是什麼意思呢?據 Robbie Allen等人的解釋:
微粒化的內容位址指當使用者僅需用到一小部份符合其需要的東西,他就不需動用到整個應用軟體(服務),例如Google News 雖已設好許多(新聞)類別供你訂閱(RSS feeds),但使用者可自訂關鍵字,訂閱有此關鍵字的新聞,也就是僅取自己所需的那部份,而不用勞師動眾。這種作法在設計上及資料規模(量大)上都是挑戰。(亦見 溫 p.78)
永遠的測試版是為了聽取早期使用者的回饋(意見、評論),以資修改設計。例如Google的電子郵件服務系統 Gmail 自2004年推出至今仍是 beta版。這種作法的基本假設之一是:Web 2.0 的使用者通常是免費使用的,因此他們也不介意使用不完美的軟體。永遠的測試版只是一種過程,而非特別的技術,過去有些公司也採用過,只是Web 2.0 時期的試用規模及試用持續的時間與已往有所不同。

O'Reilly的這篇經典文章(What Is Web 2.0)的中譯本可在下列網址找到:資策會的 Intelligent Times 2006三月起(「什麼是Web 2.0( I)」、(II) …) 及IT Magazine 資訊傳真 2006.03(Web2.0專輯)上的「Web 2.0究竟何物?」。

此外 andy's 31337 geek blog (November 10, 2005) 的Web 2.0 Meme Map是原圖的改寫版,也一目瞭然。(亦見 溫 p.6)(註1)

--一些字彙--
buzzword(潮詞?) (維基百科之中文英文解釋):指定義尚不明確、不嚴謹的新詞,如: web 2.0, framework …
Synchronization (同步,即時):如 ODEO 網站 (簡介) 的同步設定
Syndication (聚合,聯合發佈):如: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真正簡易聚合信息服務
Asynchronous (非同步的):如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blog--
在 溫 p.12 blogger vs. hosting blog 資料庫關聯圖,它說明了簡單易用的網誌背後(blog server端)是有資料庫支持的(db supported/database supported)(有複雜的schema/table),亦可見 溫 p.20 db schema for wiki。

--Ajax--
維基百科之英文定義
“Ajax, shorthand for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is a web development technique for creating interactive web applications. The intent is to make web pages feel more responsive by exchanging small amounts of data with the server behind the scenes, so that the entire web page does not have to be reloaded each time the user makes a change. This is meant to increase the web page's interactivity, speed, and usability ... Ajax is not a technology in itself, but a term that refers to the use of a group of technologies.”

中文定義
“非同步JavaScriptXML,是一種創建互動式網頁應用的網頁開發技術。它
  • 使用XHTML+CSS來表示信息;
  • 使用JavaScript操作DOM(Document Object Model)進行動態顯示及交互;
  • 使用 XMLXSLT 進行數據交換及相關操作;
  • 使用 XMLHttpRequest對象與Web伺服器進行非同步數據交換;
  • 使用 JavaScript 將所有的東西綁定在一起。


與傳統的Web應用比較:
傳統的Web應用允許用戶端填寫表單(form),當提交表單時就向Web伺服器發送一個請求。伺服器接收並處理傳來的表單,然後送回一個新的網頁。這個做法浪費了許多頻寬,因為在前後兩個頁面中的大部分HTML代碼往往是相同的。由於每次應用的交互都需要向伺服器發送請求,應用的響應時間就依賴於伺服器的響應時間。這導致了用戶界面的響應比本地應用慢得多。
與此不同,AJAX應用可以僅向伺服器發送並取回必需的數據,它使用SOAP或其它一些基於XML的頁面服務介面,並在客戶端採用JavaScript處理來自伺服器的響應。因為在伺服器和瀏覽器之間交換的數據大量減少(大約只有原來的5%),結果我們就能看到響應更快的應用。同時很多的處理工作可以在發出請求的客戶端機器上完成,所以Web伺服器的處理時間也減少了。”

例子可參考OCLC研究中的Dewey Browser(簡介) (亦見 溫 p.87)

註1:另蒐集了一些 Web 2.0 的圖釋:

O'Reilly'sHinchcliffe'sDybwad'sKeven's(Web2.0技術探源 p.8)

rev on 2007/01/0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