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5

吸引人的圖文書

在平淡又急促的生活步調中看到了「溫柔的日式生活:增添生活色彩的趣味風俗」一書,欣賞作者雅緻及敏感的生活態度。我極愛所謂“圖文書”(以文字為主,輔之以大量圖畫),圖片的確能啟發文內隱含的意旨和心象風景[1]。從前即對「京都思路」一書的圖文印象深刻,最近又見「蔬果觀察記」一書 ,其插圖讓文字活起來。至於風格獨特且強烈的算是妹尾河童寫的書了(著有「妹尾河童之邊走邊啃醃蘿蔔」等書)。
.
.....

(右圖為「江戶町(上)」一書的繪圖,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建築藝術方面的書少不了繪圖,如「意中的建築」及日本經典建築系列等書,都極好。我偏愛單純的線條素描,覺得平淡細膩、別有味道,給人更大的想像空間(比起攝影方式)。這些日本的圖文書所表現出的精神,或可說是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性,誠如陳珊珊在“日本繪本:畫出自然的生命溫度”(時報開卷)一文中說道:“(日本人)他們景仰自然,愛好自然,追尋大自然的哲理,並致力於與之相互調和…重視原始直觀感覺的傳統,以及藉由自身的感知,來思考事物本質的習慣”, 這種敏銳的覺察力且能欣賞生活中片段風景,就是日式風格吧!

而古典著作如輔以適切的插圖會讓人更易想像場景及理解文字,一些日本物語(小說)圖典,如「源氏物語圖典」等,都是物語文學加上大和繪[2]的圖畫。 另「唐詩地圖--90個唐詩經典場景」,及「唐詩三百首(全彩攝影版)」(時報出版)是針對現代人的圖像閱讀作編排,藉圖像的輔助讓今人追尋古人詩(思)情。

中文圖文書方面,趙廣超的書令人讚賞,如:「大紫禁城 -- 王者的軸線」及「筆記《清明上河圖》」 ;另外的一些小品,如:「五月木棉飛」(福爾摩莎自然繪本)、「蕨色:大地蕨類博物繪」,也顯自然美好。 有些主題的著作,傳統上很少搭配圖像,但究竟出版的彩色人文系列,如「哲學的歷史」 等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圖像,很能引起閱讀的興趣。

一些純文字的學術著作或“正式”的作品,閱讀起來不免沉重,有人稱是“文體牢房”之錮[3],若添加適當的圖像,或可讓讀者之想像及思緒的空間變大、變豐富;同時書似乎有了節奏,更展現作品的風格。總之,不管文體或形式如何演變,重要的是能讓內容(作者的思想意念之展現)更易被讀者瞭解吧!

[延伸閱讀]
1. 若以“圖文書”查Yahoo學術即有許多文章資訊,如:“解析讀圖時代”(楊松芳著)(摘要)
2. “從文化創意產業特性初探圖文書之產製”(杜曉苑碩士論文) (摘要)
3.“ 成人讀者對圖畫書的解讀─以幾米作品為例”(蔡宛珊碩士論文) (摘要)(PDF)
4. “在我們灰飛湮滅的羽翼:評析可樂王〈離別無聲〉之圖文諷刺關係 ”(摘要)(第六屆青年文學會議)(張耀仁)
5.“圖文書傳播在台灣: 一個市場生產機制與創作的對話觀點”(PDF) (第一屆台東大學人文藝術研討會論文)(張耀仁)
6. “我的最愛圖文書”(公視網頁)

[1]可參閱山映斜陽之文章“盡是繽紛的景緻--遙遠而又逼真的視覺書系
[2]可參閱“日本的繪畫藝術是從中國傳入的”一文或日本名畫文物展網頁
[3]“就我個人的覽讀體驗,大抵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的「正式」文字以外的隨感性文字更有一種磁石般強大的吸力。這不僅僅由於衝破文體牢房之後的思想得以恣意地奔湧,更在於這些所謂的文之餘、詩之餘所構畫出的智性的風景線上,常常可以極清晰地見到作者袒裸的心靈,聽到心靈縱深處潛動著的靈性的水流。隨意揮灑出的文字之中,奇異的想像力量、對生命意義的詰問、對美與善不倦的開掘,會在我精神的窗框鏽跡初露的時候呈現出一種全新的、生機勃勃的境界來,一束自文字的天國投下的光照射進我慵怠了的體中。”出自王強的「書之愛」“波赫士的夜空”一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