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4

探索部落客之心

自部落格(blog,網誌)盛行以來,其書寫者(作者,即部落客blogger)的心態是什麼樣兒?這問題有些耐人尋味。我書寫blog不到半年,也開始自省:會多在乎人氣指數(meter的計量)?自己的動機及誘因是否有改變?自己的追求及目的仍單純?查了一下,似乎國內學界也漸有人在探索這類題目(topic),下面列出一些碩士論文的摘要(節錄部份而已),可供作概觀,有興趣者或可找全文閱讀。
.
1.想像的觀望:論網誌(Blog)中的自我觀看 (施力群) (source)
.
網誌使個人化出版的美夢成真網路空間因此充斥著網誌使用者的觀展╱顧影自憐,而重看網誌的舉動亦成為書寫╱閱讀循環下的自我認同建構歷程。電腦文本具有閱讀即重寫的特性,加上網誌媒介獨有的互動性質,網誌使用者因而得以運用網誌進行個體層次的自我凝視與人際層次的互動想像,意即個體透過自反性的作用,想像他人如何觀看自我,在「觀看」自己如何「被觀看」的過程中反看觀眾,據此對自身存有進行加工以創造自我…研究結果顯示,網誌中的主體構成深受網誌使用者人際關係的影響,網誌使用者依據其觀眾發展出「被觀看」的想像,並運用各種自我技術營造自我,然而此間的人際關係卻非如同過往研究所示,僅為線下╱線上或真實╱虛擬的二元對立樣態,網誌中的自我觀看織就出線下、線上關係合流的虛實交錯溝通情境,因此網誌中的主體並非單純的線上人格,更滲透至網誌使用者的線下生活

憑窗對望的想像:論網誌(blog)中的自我觀看 (全文)

2.部落客網路書寫之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吳孟軒) (source)
.
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網際網路中人際關係。以人口學變項、部落格書寫行為、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分析,檢驗網路中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之相關性。研究結果如下:
1) 部落格書寫行為變項與部落格人際關係變項大部分在「尋求知己、團體力量」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部落客透過部落格書寫行為做適當的自我揭露後在網路空間形成人際關係
2) 部落格中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相關情形皆呈現正相關。人際關係三個因素變項唯一呈現負相關的是「部落格人際吸引」與自我揭露因素四個變項皆無相關性。此結果表示,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之間相關性甚強。
3) 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相關性以淨相關統計之後,所有變項因素皆呈現正相關,更確定了自我揭露與人際關係是非常有關聯的,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干擾。經由研究結果得知,部落客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書寫或選取部落格版面型式塑造自我形象,透過私人日記、心情隨筆、散文、詩句或小說甚至照片的書寫方式適當表達自己在生活週遭所發生的種種,讓閱讀者隨著文字感受虛擬空間中的溫度,使部落格瀏覽者跟著心情起伏留下深刻印象,這些自我揭露行為都是為了尋求其他部落客的認同與支持,經由瀏覽增加人氣,如能對文章表達適當的意見,迴響功能便已開啟虛擬網絡的人際關係。透過迴響與留言版機制討論文章主題、聲援作者也不在其下,相互認同與支持之後,漸漸的醞釀一股虛擬世界的團體力量,達到人際傳播的效果。

3. 部落格的異想世界-使用者人格特質與使用動機行為之關聯性初探 (王柏鈞)(source)
.
現今網路世界彌漫著一股強烈的個人化媒體(Me-Media)風潮…本研究由人格特質理論作為出發,探討不同類型的部落格使用者在使用動機及行為上的差異為何?同時透過觀展╱表演典範的應用以及深度訪談的方式,針對部落格使用者進行更深入且詳細的描繪。在人格特質方面,本研究依據人格五因素模式將使用者分為「敏感性」、「和善性」、「聰穎開放性」、「嚴謹自律性」、「負向支配性」以及「外向性」六類型;而在部落格使用動機方面,本研究萃取出「發表表演型」、「互動交流型」、「資訊型」、「追隨潮流型」、「滿足型」、「掌控型」以及「無聊╱工具型」七類型使用動機;而在部落格使用行為方面則區分出二種類型,分別為「在意他人看法的使用行為」以及「個人記錄式的使用行為」。
經由研究結果發現,人格特質對於部落格的使用動機有其影響存在。即不同傾向的人格特質者,對於使用部落格服務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其中以「外向性」特質與最多的使用動機呈現關聯性。而在動機對於部落格使用行為的影響上,綜合網誌與相簿來看,「在意他人看法的使用行為」與較多的使用動機有所關聯;相較來說,「個人記錄式的使用行為」則僅與「發表表演」及「追隨潮流」二使用動機呈現相關。
同時本研究也發現,部落格對於現今使用者而言,就如同是一個可供其記錄表演的舞台一樣,個人可以在這世界裡盡情的展現自我而不受拘束。同時透過與觀眾的互動交流,個人也得以在此過程中獲得對於自我意識、自我形象的塑造或強化。有別於早期的網路媒體形式,現今使用者在從事部落格活動時,更重視的是一種屬於自我的展現

4. Blog意見領袖形成及傳播特質初探 (孫崇義) (source)
.
研究發現意見領袖Blogger能夠主動掌握議題、重視Blog之間的連結及互動,意見領袖Blog的內容能夠獨特且幫助讀者跨越語言或者是技術的障礙,而Blogger在社群之間形成意見領袖後對於網路匿名性、創作內容及商業化的影響也將在本研究中提及;最後在研究討論部份歸納出Blog傳播的特質,並針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5. 網路部落格使用對個人賦權之影響 (權自強) (source)
.
本研究試圖從權力的觀點,來瞭解部落格之使用對於個人的影響究竟為何?Tim Jordan指出「網際權力」是在網際空間以及網際網路上建構文化與政治的權力形式,本研究以此一概念作為主軸,探討網際權力的運作面貌,並且進一步去瞭解網際權力對於個人的真實生活面向上,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對多位部落格玩家訪談的結果,發現部落格之使用對他們在網際權力的上影響是相當明顯易見的,隨著經營部落格時間愈久,付出的心血愈多,也愈能在部落格的圈子裡得到相當的肯定。更因為部落格上引用與迴響機制的透明化,讓他們可以很清楚看到別人的回饋。然而,線上的虛擬權力並非也代表著線下真實生活的權力,目前國內絕大部份的部落格使用者,仍然將部落格的圈子與真實生活的圈子劃分得很開,彷彿是兩個世界的分身一般。 
儘管如此,本研究最後還是舉出一些例子,證明透過部落格的使用,的確有可能發揮一定的影響力,達到增權的效果。但在這些部落格串連運動之中,雖然發起者登高一呼起了帶頭的作用,然而最後活動(運動)的成功,靠的還是大家的力量,而非任何一個單獨個體。最後,筆者仍然期望在未來國內部落格環境愈趨成熟,使用者愈來愈普遍時,有一天部落格經營者的影響力,不再只侷限於線上的虛擬社會,而能成為監督、制衡社會的另外一種「草根媒體」的力量,當然,伴隨而來的,將是更大的社會責任。

6. 部落格之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 (劉江釗) (source)
.
…這些作者在舞台之上到底表現出來什麼樣的自我形象呢?本研究透過高夫曼(1959)自我呈現的概念與社會網絡的分析,探討個人日記型的部落格所形成的社會網絡與表現出的自我形象。而針對無名小站的研究結果,發現部落格間的聯結關係大多指向那些最熱門的部落格,越熱門的部落格其進量(indegree)越高。部落格的讀者對那些熱門部落格的作者來說,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讀者的支持是作者繼續書寫的動力之一在自我呈現方面,部落格上的自我大多是經過修飾現實生活中而來,而不是全新的自我。不過即使作者可以選擇表達出什麼樣的形象,我們依然看到作者表現出與社會上刻板印象類似的形象,在部落格上複製了許多現實社會中的結構與特性。而研究也發現部落格作者希望隔離不同觀眾,在不同人前表現出不同的一面。然而當部落格聚集了許多不同的讀者時,也為作者帶來了不同的限制。

7. 部落客為什麼連結? 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 (蔡幸真) (source)
.
透過訪問部落客經驗,了解本地部落客主動與他人連結、溝通、建立關係的心理動機及其阻礙,並探討其採行的策略。本文從部落客網路寫作的歷史、個人自主的維護、與開放溝通態度的形成三個方向探索本地部落客的經驗。網誌寫作習慣往往是既有習慣的挪用,連結價值觀的養成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有賴部落客透過閱讀及與其他部落客的交流中,緩慢體會到連結的優點、必要的技巧、以及調適自我面對龐大網絡關係的能力。另外,部落客透過計數器的數字與回饋感受到自我有貢獻的能力、從過去的紀錄發展出對於回饋的期待、趣味性與公益性為訴求的議題設定都能夠促使部落客之間形成更豐富的溝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