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4

新興之星--深圳圖書館

2006.07.12大陸廣東省深圳圖書館新館落成啟用,此事曾引發竹帛齋主、雨禪等人的論戰,焦點在於公共圖書館收費問題、"與官共舞"...等。我也對此耗時8年、耗資8憶(人民幣)的新館感好奇,於是在網上查閱了些資料,也有些感想。

●該館概況[節錄重點]:
新館是深圳市政府投資興建的大型現代文化設施…設計藏書容量400萬冊…全館現有書刊180餘萬冊…深圳圖書館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將在全國率先採用DILAS系統和RFID技術…新館落成後,將繼續發揮深圳市文獻資訊中心和區域圖書館網路中心的職能,並將建設成集大眾化、研究型及數位化於一身的大型現代化公共圖書館,達到國內一流圖書館的水準,位居世界先進圖書館的行列。根據深圳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狀況,深圳圖書館在館藏建設上,以高新技術、商貿、時裝、法律等專題資源及深圳地方文獻、台港澳文獻資源等為特色資源。…作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設施,深圳圖書館將一方面作為市民終身教育的知識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徵;同時將進一步加強資訊參考功能,為深圳的政府決策、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學術研究等活動提供高層次的知識支撐和資訊服務。新館建築由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築師磯崎新先生主持設計,和音樂廳一道構成深圳文化中心。寓意文化森林的圖書館正門“銀樹”和音樂廳正門“黃金樹”象徵中心區文化城的“城門”。圖書館南側的三棟黑色放射性建築狀若三本翻開的圖書,而東面柔美變化的水幕和三維玻璃曲面猶如委婉韻律的豎琴,從蓮花山鳥瞰,陽光下熠熠生輝,可謂剛柔並濟...。

區域位置 (此區域的四股主要力量)


●建築美學
先來看看建築大師(日本)磯崎新(Arata Isozaki)的傑作
1 2 3 4 5
圖片之出處:圖1磯崎新先生, 圖2 &3 , 圖4, 圖5

建築可說是集中表現了公共屬性、思想屬性與歷史屬性的獨特藝術()。磯崎新被稱為後現代主義的建築藝術師,而後現代建築"表露形式所運用之素材,主要是以工業化大量生產的型鋼、玻璃、塑膠、金屬板、與鋼索等,其具有良好的組合性與活動性,追求動態的形式表現..."(見劉安祺文)
磯崎新反對功能決定形式,以藝術家的稟賦,在建築中追求個人美學觀念的表現...他認為一座建築建成以後是一個理想狀態,但它會腐朽,會以某種方式走向滅亡,而建築的觀念卻是持久的,在建築消失後繼續存在。因此,建築中實體的結構及組成元素,比觀念要次要得多...磯崎新強調建築設計,光注重樣式是造不好的...建築需要更多思考,它提供的是未來的生活型態...我們的未來從哪裡生長出?它們如果是一棵樹,這些樹根植於怎樣的精神土壤?(準建築人手札文)

●城市宏圖 -- 深圳是什麼樣的城市?
在2005年底舉行的”首屆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簡介中提到:
深圳用25年時間從邊陲小鎮成長為一個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三、實際居住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城市…經濟高速發展之中的深圳將文化列為城市支柱產業之一…繼續保持和推進深圳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勇於探索和創新的“先鋒城市”角色…
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明確提出未來25内的發展目標就是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先鋒城市”(towards a pioneering global city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先鋒”城市是指在某一項或多項領域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地位…强調的是城市不斷創新發展保持領先的過程…()

●圖書館精神之永續
如果說圖書館的建築終會腐朽,但其後的建築觀念及圖書館精神可以不死。其實圖書館精神是核心問題,它的定義可以是"創新與服務"、"愛館、愛人、愛書..."(程煥文PDF檔)或是"平等與民主、人道與關懷、職業認同感"(參見雨禪)。圖書館從業人員就是圖書館精神的建築師及營造者。
最後希望深圳圖書館內外皆美,亦祝福深圖及深圳!
也希望台灣圖書館界在起新樓的同時更要加強心理的建設(包括觀念的闡明與實踐)。
originally posted on 2006/08/04
補充 2006/8/9
深圖如何“內”外皆美?大陸國圖館長詹福瑞的一番話值得參閱,應說涉及經營目標、策略及管理面--深圳如何建設"圖書館之城"

淺談日文編目(一)

之前我曾參與台大圖書館特藏組「日本地區資料」的回溯編目計畫,在兩年期間接觸到不少日本大正及昭和年代(約在1910-1960)的書籍。觀察現今編目方面參考文獻,很少談論到日文書籍的編目問題,現僅就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供日文資料編目入門參考之用,也希望能拋磚引玉。

A. 基本參考資源

1.線上辭典
Goo辭書(英和・和英・国語・新語の辞書検索)
可查字、詞、人物名、事件、專有名詞…
Yahoo Japan 辭書
2.百科全書中 “日本”篇
對日本各方面先有概括的了解 (推薦:大美百科全書[中文版])
3.分類表或標題表中”日本的歷史年代表”

B. 編目實務

1.日本語文∕輸入法
日本文字是由假名及漢體字所構成,假名亦標示讀音(即五十音)。基本上要認識及記住這五十音(可參考下列網址介紹五十音http://www.linguist.com.tw/E-learner/Japanese/j_50s/j_50s_index.ht)或字源表--可幫助記憶假名起源的漢字--http://ha-ibuki.com/japan_kana_main01.htm),如此才能順利地輸入平假名(Hiragana)或片假名(Katakana)。
因日文的字碼有多種(如Big-5,Unicode,JIS...等),故要看你所使用的編目自動化系統所採用或能接受哪種日文字碼,以便選擇適合的日文輸入法。若是Big-5碼者,常用”櫻花輸入法”(使用說明)輸入日文假名;若是Unicode碼,則可使用微軟內建的日文IME輸入法,它可輸入日文假名及漢體字。關於日文字碼的說明可參考: http://japeagle.iwarp.com/html/update.htm;關於輸入法的設定可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31907916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1701049
微軟內建的日文IME輸入法,在語言顯示/輸入法列,若選擇IME Pad—Hand Writing,
則可用手寫方式找字,極為方便,如下圖:







※ 在查檢日本網站時,須用微軟的日文輸入法(Unicode)才行,不能使用
櫻花輸入法(Big-5)

2. 字碼及罕見字問題
編目單位應對罕用字、異體字…等訂出用字取碼的原則,下列是關於字碼的網站,可幫助找到所需的字及字碼:
1) Unihan Database (統漢字資料庫):可查unicode,CCCII,JIS…碼
簡介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新聞電子報2003/04網際導覽)
2) Unihan Radical-Stroke Index (統漢字 部首筆劃索引)
3) 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全字庫):可查CNS字碼,並有中文字碼介紹
4) 異體字字典(教育部) http://140.111.1.40/?open
另亦可參考我過去使用Innopac系統時所彙整的"日本特殊漢體字表"

延伸閱讀
中文字集字碼 (宋玉) 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課程

3. 辨識日文書
重要項目用語:
序言 → はしがき
跋→ あとがき
書名(title) → タイトル
關鍵字(keyword) → キーワード
作者(author) 如不易判斷何為姓與何為名時,可參考下列資源:
京都大學圖書館目錄
日本國會圖書館目錄
日本姓氏字典 (聯經出版)
叢書(series) → シリーズ
年代/出版年代:
----明治年份 + 1867 = 西元年份
----大正年份 + 1911 = 西元年份
----昭和年份 + 1925 = 西元年份
----平成年份 + 1988 = 西元年份或參考"日本年代對照表
發兌 = 發行
裝訂:和裝 = 線裝
-
originally posted on 2006/07/28, rev on 08/19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新動向

今天看到大陸blog編目精靈一文"美國國會圖書館正在發生什麼——要數位資源還是實體資源?",很值編目人員關注。現將其文轉為繁體供參考。真要感謝精靈老師的研讀並為我們帶來如此多重要的新訊!-
美國國會圖書館正在發生什麼——要數位資源還是實體資源?
美國國會圖書館(LC)的參考館員Thomas Mann,最近在LC專業人員協會(The Library of Congress Professional Guild) 網站上發表題為“LC正在發生什麼”(What is Going on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6-6-19,PDF檔,22頁)的長篇文章,稱“LC現管理層近來的一些決策在LC內外爆發抗議,LC正放棄它在國家共用編目系統的專業責任,破壞了它在得到[acquire]、編目、訪問[make accessible]及保存其獨一無二的館藏(尤其是圖書館藏)上的核心使命。” 據稱這些受到強烈質疑的決策包括以下五個:
1、委託的Calhoun報告提供了表面客觀的藉口,證明放棄國會圖書館標題表(LCSH)系統的正當性(還有其他降格LC編目與分類運作的建議)。 Thomas Mann另有長文“批判”Calhoun報告(A Critical Review,2006-4-3,PDF文件,25頁) [當初看到LC委託康奈爾大學的Karen Calhoun寫研究報告《改變目錄性質、與其他發現工具集成》,其實是有點奇怪的:LC編目專家多多,何以不自己做研究呢?]
2、單邊決定停止創建叢編規範檔,違背了LC以前同意的全國合作編目計畫(PCC)的標準。網路上的反對簽名者達3495人。 [4月20日LC宣佈停止對叢編的規範控制,5月1日即刻實施,一反以往凡事徵求意見的謹慎態度,很令人驚詫。因反響強烈,於5月4日宣佈推遲到6月1日實施。LC專業人員協會執委會於5月11日通過“對LC管理層停止生產叢編規範記錄生產的決議”(Resolution o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Management's Decision to Cease the Production of Series Authority Records) (PDF檔),代表採訪、編目、館藏建設與參考館員,表示強烈反對。然而,6月1日起,一切還是按決定實施了]
3、決定為保存目的,對非“天生數位”的傳統資料接受數位格式,代替紙本或縮微平片。5月份,LC同意取消Emerald集團出版物的印刷本,交換數位版的訪問權;4月,LC同意停止從University Microfilms收藏縮微平片的美國博士論文,交換對數位版的電子訪問。根據國家圖書館的責任,LC必須以可保存形式維持唯一完整的學位論文集。而現在的決定是“訪問”電子複本更便宜。近來論文討論維護數字格式與縮微品對比的天文數字費用,還不涉及仍未解決的仿真與遷移技術難題:計算數字保存的費用(Counting the Costs of Digital Preservation: Is Repository Storage Affordable? / Stephen Chapman) 數字黑洞(The Digital Black Hole / Jonas Palm)
4、LC版權局決定僅記錄登記者申請表上的資訊,不對實際登錄專案作任何查核,這使版權接受編目形同虛設。對未來研究者產生的問題見“版權局作出編目記錄的最終決定”( Copyright Office Makes Final Decision on Cataloging Record)(PDF文件,9頁)
5、最麻煩的是經過若干年,LC的圖書編目運作會持續不足並削弱,聲稱“無彈性的資金”必須在本領域大量緊縮,而事實上是管理層在“視野”上的改變,與維護傳統圖書館編目運作相比,無版權的特藏的數位化被置於更高的優先順序。 Thomas Mann認為,現管理層的目標“對全國的研究圖書館及學者有著意義深遠的負面影響。這一目標的特徵是‘將LC轉入數字時代’——但是,這‘數字時代’卻是從明顯視野狹窄的觀點所看到的。”[以下長篇分析未及細看]
到底是要數位資源還是實體資源,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取捨是必然的。絕對是兩條路線的鬥爭!孰是孰非,怕只能留待未來判斷。然而LC管理層的決策,不但對美國,而且對全世界圖書館界,無疑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參見[blog文章]:
最新研究報告:改變目錄性質、與其他發現工具集成文中鏈結的“LC Professional Guild上關於“編目未來”的文章”在4月24日只有三篇,目前已有七篇,包括上面鏈結的幾篇。由上文看,不僅事關編目,值得繼續關注。
• 編目123:美國會圖書館宣佈將停建叢編規範記錄
數字黑洞

此篇原作:【作者: cat wizard 2006年07月24日 星期一 20:11】
註:斜體字為我Debra所加註


originally posted on 2006/07/26

Open 時代‧Open 世界‧Open 的心

前幾天讀到Library Views上報導有關Meredith Farkas在其部落格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上發表的一篇文章:《21世紀圖書館員所需的技能(Skills for the 21st Century Librarian)》,該文獲得許多回響。
閱讀該文後,我想起近年來的眾多變化,許多因網路科技帶來的變化均深深影響圖書館的服務,如:Open URL、Open Archives、Wiki、Blog、Google Book Search、Google Scholar、Open WorldCat等,想想這許多的變化乃是因為人們有顆無私的心,願意付出及與人共享,才能造就這樣的Open世界,因此,我認為在這個Open的時代裏,館員最重要的能力是擁有一顆“Open的心”,能夠開放心胸便能接納萬物、萬事,也能隨時學習和成長了。
實踐大學圖書館的館員是幸福的,因為有蔡館長能以Open 的心,開創圖書館界的許多新嘗試,近來更設置星羅棋部blog不僅讓師生可以建立自己的blog,更創造機會讓館員能有一塊可以書寫、記錄和分享個人工作經驗、學習心得、閱讀與思考反芻等等的園地。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地,其實大家不必有太大的壓力,也不必去計較別人是否寫的多,自己寫的少。因為在《誰沒部落格》一書裏談到全球已有數百萬部落格,但約有超過50%以上是未更新和經常維護的;Library Views也摘錄了Eric Kintz 的文章:《10個不必經常更新blog的理由(Why Blog Post Frequency Does Not Matter Anymore)》。也許,每天離開辦公室前,留給自己十幾分鐘,做些冥想,回憶一天的經歷,用文字留下點滴的記錄,或者邀請友人由多人共同書寫,彼此分享,不但可以減少壓力,同時也是一大樂事。
在Open的時代,Open的世界裏,我想,只要保持一顆Open的心,用欣賞的角度來看事情,將會發現生活裏充滿趣味和驚喜!
下列是「21世紀圖書館員所需的技能」,其實只要有Open 的心,就能擁有了!

基本的技術能力

‧能夠擁抱改變
‧可以適應線上工具或媒體
‧能夠排除新科技產品的問題
‧能夠輕易地學習新科技
‧在技術及圖書館專業上能夠跟上新的觀念 (學習熱忱)

進階的能力

‧專案管理的技能
‧能夠分析及評估圖書館的服務
‧能夠評估所有讀者 (stakeholders/利害關係 人) 的需求
‧將傳統圖書館服務轉移至線上服務的眼光 (Vision)
‧對技術挑剔 (critical)、能夠比較不同的技術
‧能夠行銷想法或圖書館服務

originally posted by Linda on 2006/07/25

看Library X.0的演進

日前讀到Library Views” Web 2.0 將把圖書館帶往那裏?”,對其中未來學家Dr. W. Shultz 提出圖書館演進的景象感到興趣,因此去看了原文並作了些翻譯解讀(如本文後段) 。Lib Views譯的很好且精要,我算是略作補充吧!
讀完後有一些感想:
圖書館隨著時間而演進,到Library 4.0時代,圖書館似乎又返樸歸真了。從推斷的演進歷程看,不禁要問--人所追求的是什麼?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為何?我想人對知識與真理的追求是不變的,不僅造就了科技的進展,同時是在滿足人的精神、感情上的需求。在滿足需求過程中,科技往往為人們解除了重重障礙與限制。然而科技只是需求的一部份,最終仍會回歸到人本與人性上。 陳俊湘的一篇文章(p.6)中提到"如何將注意的焦點真正回到人身上,或是說—回歸人文主義,賴鼎銘認為圖書館員應謹記:(1)不能老是以科技的角度來進行單向的思考 {2}必須回到使用者所需的館藏資源為中心思考 {3}網路資源並非一切,它只是人類知識資源的一部分而已。"即使所有資訊皆數位化,人們仍眷戀實體的感覺。實體的圖書館,如能不負時代的期望,應不致於消亡。
Web X.0 促進不斷的個人化及社會化(參見郭明錤ppt),圖書館界亦應體認到此種脈動,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至於圖書館員要如何來看技術變革?除了Dr. Shultz所提的經濟學觀點,也應從宏觀的、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吧!
-------------------------------------------------------------------------------------------------------------

篇名: To a temporary place in time... 時間中的暫留點
序言標題:On the way to the library experience of the future 走向未來的圖書館體驗
Library 2.0 到底是什麼? 其實它只是時代(圖書館)演進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時代趨勢不斷的演進,圖書館也隨之改變。圖書館不只是資料和書籍的集合,而是人、想法及交互作用生成物的會合。今天的圖書館員不只是貨倉管理員,而是對文獻資料及其間關係有獨特瞭解的人。若以經濟價值鏈的觀點來看,圖書館的演變猶如:
-
Library 1.0:Commodity 在此階段書籍猶如商品
從亞歷山大到工業時代:書是商品,被收集、盤點、分類及儲存在圖書館。圖書館像是一個資源基地,有助於教育勞工大眾、支援創新成長、了解現在與未來…
Library 2.0:Product 在此階段書籍猶如產品
在現今這種直接(不透過中介者)、講精神層面及分權化的環境下,圖書館應如何去包裝”書”這種產品呢? Chad等人提出圖書館是無所不在、無障礙地及參與式地。與亞馬遜網路書店合作,(圖書館)提供下載電子書、建立一個全球性可取用的目錄、邀請讀者(對書籍)訂立標籤(tag,關鍵字)及評語。雖然更多資訊都更易取用,但人們仍舊需要有經驗的引導者 -- 亞馬遜網路書店很聞名的顧客(對書籍的)推薦方式,是開放給大眾利用的;標籤雲集(tagclouds)提供了多樣的連結關係,而非以專家的認定為主。 這些現象都趨使朝 Library 3.0 前進—3D式的服務。
Library 3.0—Web 3D to Library 3D: Service 在此階段講求服務
SecondLife(參見Jedi's文)的使用者每週上線的時間超過40小時,他們是沉浸在虛擬的圖像世界裡。這些數位原住民正蜂湧到Web 3D的世界。 在這3D世界裡,我們有虛擬的館藏,書籍也許有它的形象及人格。 然而資料的巨量湧現,促使更需要服務、客製化資訊、及建立與顧客的參與式關係。當書有其3D面貌時,人們喜好個人化的導引,他們需要一個虛擬實境的資訊教練。 誰是最佳的館員化身呢?你的化身得了多少亞馬遜(顧客評鑑) 的星星呢? 根據顧客的評選,將會產生”超級巨星”館員。人們將收集館員而非書籍,從大量可能有用的資訊中,他們(館員)能作組織、註解及評比圖書資源。在Library 3D的時代裡,我們是從實體的世界到虛擬實境裏。然而許多商家證明店面仍可吸引顧客來,如果店面提供顧客一種難忘的經驗—是一種真實的、有人情味的…、分享的。 Library4.0會是什麼樣呢?它將完全結合數位和感官,是從虛擬實境(VR)到擴增實境(AR)—所有Library 3D的服務將會投影到我們周圍的環境上。
Library 4.0, the neo-library: Experience
Library 4.0—全新的圖書館:圖書館是一種體驗
圖書館是美感經濟及夢想社會的圖書館—將圖書館視為心靈的操練館、構想的實驗室及藝術沙龍。但要清楚了解--Library 4.0將不會取代Libraries 1.0、2.0及3.0,它將吸收他們。圖書館是一種美感經驗,它的典藏、資料檢索及評論註解仍存在於圖書館。除了有實體存在於圖書館,它們也可以是行動式的—以擴增實境的投影覆蓋方式呈現,我們隨時隨地可看到。 Library 4.0還是知識的浴場—沉思、放鬆、沉浸於思想的享受中。在企業公司裡,圖書館也許像個給思想領袖的休憩區… Library 4.0 將鄉村房舍的圖書館復甦並更新—從一個休息所,有著敏銳思維、精緻美酒、可口咖啡、芳香雪茄…翻書頁之聲--到一個夢想經濟的圖書館,這圖書館是沒有無線通信的,遠離科技狂熱的地方,而是有著舒適椅子、寧靜、美好燈光、咖啡…在那兒我將與你相會

您今天 google 了嗎?

前些日子裏在報上看到一則報導:美國韋氏出版公司(Merriam-Webster)於7月6日宣布其將於今年秋天出版的《韋氏大學字典(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第11版裏增加100個新字,而「google」即為其中之一。上網到該公司網站(http://www.m-w.com/dictionary),只要需入”google”便能看到該字典對此字的定義,也列出了它的時態變化:googled、googling。
依據7月8日中國時報的報導,指出澳洲麥夸里大學編纂的《麥夸里字典》在2005年第四版裏早已收錄「google」一字,並界定為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與名詞。而《牛津大字典》的網路版,在今年6月15日也收錄動詞化的「Google」,但堅持第一個「G」必須大寫。
另外,在報導中也談及對一家公司而言,成為一項發明的同義詞應可帶來某種歷史榮耀感,但品牌行銷專家卻認為,google 若變成眾人琅琅上口的語言或日常日語,其實對企業本身而言並非好事,可能造成品牌價值消失殆盡,而且也不再受到商標法的保護。Google公司本身也有先見之明,在2005年的股東大會報告中就提到:「我們必須提防一種風險:『Google』這個字眼可能會越來越常用,到最後成為『搜尋』的同義詞。果真如此,我們可能將失去商標法的保護,導致其他業者也可以用『Google』來指稱自家的產品。」
看到這篇報導,想到許多圖書館界人士談起google 總有一種既愛又怕受傷害的複雜情緒,覺得圖書館的讀者已投向google 的懷抱,對圖書館漸行漸遠...我個人是比較樂觀啦,對google 的一些事下次有機會再談,只是偶然間有個想法閃過腦際:期盼有一天“library”一字也能和 Google 一樣變成了及物動詞,大家見面的第一句話便是:你今天library了嗎?
相關報導:
1.中國時報 95年7月8日A13版國際焦點。
2.韋氏字典收錄 Google當動詞用(Taiwan.CNET.com)
http://taiwan.cnet.com/news/software/0,2000064574,20107788,00.htm
3.中華日報:google收入韋氏大字典
http://news01.cdns.com.tw/20060708/news/gjxw/096000002006070719301206.htm

originally posted by Linda on 2006/07/20

圖書館員是一種會危及生命的行業?

前些時候,有一天早上值班參考諮詢櫃台時,一道閃光掠過,而發現一位讀者拿著照相機對著櫃台旁海報板上的海報在拍照。基於館員的職責所在,因此站起身來,面帶微笑地前向讀者細聲的說:「對不起,在館內拍照必需要先提出申請,並且請勿使用閃光燈,以免干擾其他讀者。」話才剛說完,只見該名學生模樣的讀者,突然口中唸唸有詞,臉部表情開始扭曲,拿著相機的雙手微微抖動,我彷彿見到其手臂上的肌肉在霎那間集結成塊凸漲了起來,顯然她正努力地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以免爆發開來,但是直覺上我感覺到她好像非常想要揮拳打我。
我正被其反應嚇得有點不知所措時,幸好櫃台上的電話鈴聲響起,我趕緊跑回櫃台接聽電話,但從眼角餘光看去,仍見她站在原處,嘴巴也還一直在碎碎唸,後來在回答電話當中聽到耳邊傳來「我只是對海報的內容有興趣而已...」,一抬頭已不見該名讀者的身影。
處理完電話的諮詢後,我坐在參考櫃台上,望著四周,突然發現圖書館的參考櫃台像座孤島,前面是空闊的大廳,二旁是沙發,後面是放參考書的矮書架,距離參考櫃台都有約二、三公尺的空間,獨坐在位子上,想著若有人從背後偷襲,恐怕我不死也必傷,一時間毛骨悚然起來,第一次強烈感受到圖書館員竟會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行業,於是趕緊離開位子回辦公室喘口氣...
事後想起許多年前曾在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上讀過一篇敍述美國某大學圖書館館員在一個風雨來襲的日子裏,遭到一位經常身穿白袍、狀似醫科教授的讀者,持械威脅的經驗,最後是聯絡了校警而安全渡過的報導。因而想到圖書資訊學系應開設「防身術」、「自我防衛」等課程,提早讓將來要從事圖書館行業的學生先有所準備,而在此更呼籲各位館長大人們也要趕緊為館員們開設「防身術」教育訓練課程,讓館員能對自己的性命安全多一份保障啊~

originally posted by Linda on 2006/07/19
迴響
xxc 19/07/2006 14:36
我覺得,許多圖書館員,看到一些「異常」的現象,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去「制止」「規訓」,而不是想到:這位同學對什麼主題有興趣呢?海報設計?或是裡面的主題?我能推介他/她那些更多的資訊嗎?
若圖書館員是「資訊服務工作者」的話,更應該從服務讀者的思維開始。你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違反規定」的現象,也許可以將你的「無形恐懼」化為讀者滿意的微笑。
clchung 19/07/2006 16:34
我同意 xxc 的想法 ^_^如果是我,我會過去問她,需不需要我幫她跟海報合照一張。

防衛 Debra 19/07/2006 23:17
其實換個角度,事情將改觀。不過從事公眾服務者,仍不免有風險,需有危機處理的準備。

危機處理教育訓練 羅爸 20/07/2006 15:03
或許下學期開始,危機處理訓練工作應成為行政組的工作重點,以確保同仁安全、讀者安全、館藏安全、館舍安全..如果能夠把國內相關的案例蒐集起來作為同仁參考,好像也不錯ㄛ..

你要保重 我能體會 22/08/2006 11:59
我了解這種求助無門的害怕,就像是在晚間值班到閉館,讀者寥寥可數,誰知道在門口徘徊的那隻野狗是不是正等著咬我?制止與規勸是基於職責,目前似乎只能自求多福了。

不同的說話方式 charminglady 04/10/2006 14:35
曾去上過一次圖書館的相關課程, 講課的老師說:「圖書館館員最常對讀者說『不要』這個字」,例如:請「不要」在館內喝飲料吃東西、請「不要」說話太大聲、請「不要」...等等,若以服務者角度來說,這是與讀者對立的言語。與館員同仁分享上課內容後,一次她看到穿拖鞋的同學,就輕輕的走到穿拖鞋的同學身旁說:「同學,穿涼鞋看起來會比較有氣質哦!」果然沒有「不要」二字的表達方式感覺較不佳!

較佳打錯了 charminglady 05/10/2006 21:28
最後一句打錯了, 應為「較佳! 」...果然沒有「不要」二字的表達方式感覺較佳!

不要 Debra 05/10/2006 23:41
Charminglady,的確,讀者服務要跳脫一些傳統模式較好. 服務的館員不僅要有同理心、愛心,同時也需要技巧吧!

2006/10/23

偽書

今天在參考服務台協助讀者找資料時,因在圖書館及國家圖書館的NBINet裏也找不到讀者所要的《世界500強企業最需要的13種人才》,故而利用Google查詢,結果卻發現此書係為大陸新聞出版總署公布的偽書之一。
突然間,我被「偽書」二字嚇了一大跳,力圖探索記憶的深處,努力回想唸書時是否曾在圖書館學概論、編目、採訪或目錄學等課程中學過有關「偽書」的訊息?在工作的經驗裏也只知盜版書,而未聽聞過偽書,一時間感到慚愧萬分,竟想不出任何的蛛絲馬跡來;於是待讀者離開後,趕緊仔細閱讀該篇來自新華網的報導(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7/26/content_3266799.htm )。
該報導提及凡是含有虛假資訊的圖書就是「偽書」,具體的判斷方式為圖書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即是偽書:1.偽造外國作者;2.偽造外國知名媒體、人物的圖書評價;3.偽造國外圖書暢銷資訊者;4.盜用國外已有影響力或暢銷的圖書書名以及相關資訊,而實際上圖書內容則完全由自己編寫者。這些圖書主要為經濟管理、勵志,以及心理自助等類別主題。
已公布偽書包括《態度決定一切》、《超級分析力訓練》、《高效管理的60條絕對定律》等,第一批公布19種偽書,第二批公布了12家出版社的49種偽書。看來,我得要快點將此份書單送給本館的採訪單位,提醒同仁注意了。或許也要快點查查自己的圖書館是否買了這些偽書,以免糗大了啊~
停筆前,又突然想到,大陸的新聞出版總署做了查禁偽書的好事,而我們呢?該誰來協助大家判別偽書呢?

originally posted by Linda on 2006/07/17
迴響
您好,初來此地 梁董 20/07/2006 17:00
您好,逛著逛到貴寶地,看到了您對於偽書的大作,在下也有一些對於偽書的拙文,昐多交流:)
採編的新挑戰:偽書的陷井(http://www.wretch.cc/blog/arshloh&article_id=1949183)續 採編的新挑戰:偽書的陷井http://www.wretch.cc/blog/arshloh&article_id=1949623

梁董文章 Debra 20/07/2006 21:09
"拙文"是很不錯的兩篇文章,值得一看!

您好,也来自荐一回 cat wizard 28/07/2006 18:09
如梁董,本人也有一些谈及伪书的,推广一下 ^-^伪书之假冒外版书(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638884.html)伪书的图书馆收藏及编目(http://catwizard.blogchina.com/1625491.html

偽書的編目 Debra 28/07/2006 22:33
謝謝編目精靈!您文章提到的編目作法,很值參考。

創意的修練

最近有本新書「賴聲川的創意學」(天下),在蕭富元訪問作者賴聲川的一文中,發現下列值得思考的文字:
我們把一切事物制式化、固定化、格式化,不只是做事方法,連人生都格式化。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週末則休閒,這種生活和創意隔得很遠。我不是說生活一成不變就跟創意無緣,只是你要認清自己已經掉入一種格式,這格式會不會影響你看世界的方式?你看事情會不會因此變得愈來愈狹窄?能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會不會更包容?
要檢驗自己是否有創意,要看自己能不能改變視點,能不能用別人的眼睛來看、站在別人的立場來看,…
我認為這幾年最有創意的企業是蘋果電腦,蘋果的作業系統可能不如視窗,但是它用起來就是舒服。我在蘋果身上,看到一個控制得很好的創意,而且始終保持一致性。蘋果的iPod很厲害,多少公司的MP3比它更好、功能更多,就是沒有它美,它完全懂得現在人要的是感覺。只要有過那種觸感,你就知道。至今讓我懷念的不是它的功能,而是它的感覺。這是很感性的東西,它的企業動機是要創造一個更人性的電腦,它把這個動機當作最後的目標。我雖然不了解這家公司,但是我認為他們不希望未來的世界是機械化的冰冷世界,他們在乎的是電腦跟人的關係。
企業面對很多困難的處境,與其鑽進每一個細節,不如想辦法空掉,這時很多答案自然會出來。空掉是指放下所有瑣瑣碎碎的理念、思維,非常安靜的享用當下地時刻,你的頭腦沒有趕忙地往未來想,也沒有沈醉在過去,真的看到當下的風景,這時你就變成海綿,創意會自動進來。

下圖為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最近有本新書「賴聲川的創意學」(天下),在蕭富元訪問作者賴聲川的一文中,發現下列值得思考的文字:
我們把一切事物制式化、固定化、格式化,不只是做事方法,連人生都格式化。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週末則休閒,這種生活和創意隔得很遠。我不是說生活一成不變就跟創意無緣,只是你要認清自己已經掉入一種格式,這格式會不會影響你看世界的方式?你看事情會不會因此變得愈來愈狹窄?能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會不會更包容?
要檢驗自己是否有創意,要看自己能不能改變視點,能不能用別人的眼睛來看、站在別人的立場來看,…
我認為這幾年最有創意的企業是蘋果電腦,蘋果的作業系統可能不如視窗,但是它用起來就是舒服。我在蘋果身上,看到一個控制得很好的創意,而且始終保持一致性。蘋果的iPod很厲害,多少公司的MP3比它更好、功能更多,就是沒有它美,它完全懂得現在人要的是感覺。只要有過那種觸感,你就知道。至今讓我懷念的不是它的功能,而是它的感覺。這是很感性的東西,它的企業動機是要創造一個更人性的電腦,它把這個動機當作最後的目標。我雖然不了解這家公司,但是我認為他們不希望未來的世界是機械化的冰冷世界,他們在乎的是電腦跟人的關係。
企業面對很多困難的處境,與其鑽進每一個細節,不如想辦法空掉,這時很多答案自然會出來。空掉是指放下所有瑣瑣碎碎的理念、思維,非常安靜的享用當下地時刻,你的頭腦沒有趕忙地往未來想,也沒有沈醉在過去,真的看到當下的風景,這時你就變成海綿,創意會自動進來。
-
下圖為賴聲川的"創意金字塔"


約翰的亞洲之行

週三(95.7.12)上午我和Winnie一同接待來訪的約翰(Mr. John Hickok)。他是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al State Univ.)Fullerton校區圖書館館員,也是資訊素養/研究技巧課程的講師。這次他花了將近一年時間遍訪東亞及東南亞許多圖書館,為他的研究計畫蒐集資料,他訪問過大陸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外蒙及日、韓,及東南亞諸國重要的大學圖書館,台灣是他最後的一站。他拜訪了公、私立及規模大、小不等的大學圖書館(如:台大、政大、東吳...等)、北市圖,還有一所高中圖書館。雖經歷這樣漫長的訪察,他仍顯的有禮、友善及神采奕奕。John的計畫是要比較研究美國及亞州學術圖書館在參考服務上的差異--包括參考服務相關的設備、服務、利用指導等。(見計畫簡介) 經引見館長後,我們帶領他參觀圖書館,他也詢問一些問題並拍了幾張照片,之後交談了一些問題,主要是想了解我們提供參考服務的方式。因加州的大學有許外籍學生,而其中很多來自亞州,為更了解這些學生(即讀者)的背景(主要包括他們在母國利用圖書館的經驗及情形),以供今後規劃服務的參考。

John也提到一些較"特別"的情形,如台灣許多圖書館的館長是outsider的Ph.D./教授,且任期不久;有些國家的圖書館雖建物新穎壯麗、館員人多,卻沒有站在第一線的參考服務館員,讓他很disappointed;圖書館指導課程很難納入學校正規課程內。最後他也問到我們認為什麼是圖書館最大的挑戰。

這次短暫的對話,讓我感到美國圖書館一直以來就十分注重參考服務,而對讀者的研究是很基礎重要的工作。它不僅是為了讀者服務(public service),同時也是館藏發展的依據之一。加州人民在種族上最多樣,也是最開放、較無種族歧視的地方,再加上陽光及開朗的氣息,老美做事體系分明,的確讓人懷念。在今天全球化趨勢下,看看別人如何在做比較研究、如何切入探討問題,相信John的計畫報告不僅將對加州外籍學生/外來人口的背景研究很有意義,也將提供給我們一個現勢比較的重要參考資料。
以下是不錯的圖書館導覽/利用指引:

http://www.library.fullerton.edu/VideoTour/
(Cal State Univ. Fullerton)
http://www.lib.tku.edu.tw/service/inst-db.shtml (淡江)
http://140.112.113.4/vtour/index.htm (台大)

originally posted on 2006/07/15
迴響
館員的地位 老頑童 17/07/2006 10:47
7月7日我也接待了John Kickok。二年前因讀了他的文章"Web library tours: using streaming video and interactive quizzes",而仿效其方式製作了台大的虛擬導覽,此次得以見到作者本人,真是奇妙的感覺。對於他一年來旅行於亞洲各地拜訪了200多個圖書館,實感佩服,也十分羡慕美國有這樣的支助計畫,可以讓館員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問了他在外一年如何和家人聯繫 ?他說主要是透過網路,用MSN、Skype等,科技真是縮短了世界的距離,也是我們這代人的幸運和福氣。另外,談到館員在學校裏的地位,John Hickok 說在美國館員能具有教師身份也是經過努力才爭取到的,而且也不是每個學校都有這樣的制度;做為參考館員要上許多圖書館利用及資源指導的課,而館員除上課外便是忙於準備教材,編製新教材,也同時探討何種方式是最好的、最有效益的;我們相互討論後,一致認為能將圖書館指導課程納入學校正式課程之一是最佳的方法,但也因學校對此的重視性通常不足,而也是最難的方法了。在談到館員的工作時,John 反問我們館員除了講授課程外,是否也都和他們一樣忙於編製教材,還是做些什麼事?我和同仁們突然啞口無言,只知平時每天都很忙,但到底在忙些什麼,卻無法具體說出,看來我們的參考館員不是太忙於瑣碎的事,就是負責的事情太多啦。看來,真要留點時間讓自己好好的思考一下了...

joe 17/07/2006 16:36
若有人問我圖書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因我在大學圖書館服務,我想回答:圖書館是否能與教學研究單位融合是一大挑戰.我常問在大專院校任教的朋友們,圖書館對他教學的幫助,也喜問朋友的孩子們,大學圖書館在他大學生活中佔何地位,答案幾乎都讓我受到挫折.好像只有圖書館員在高喊圖書館很重要,然而實質並沒有根植在老師生的研究或學生的學習中.所以我認為這是大學圖書館一個很大的挑戰及需要的突破.

館員的地位 Debra 17/07/2006 21:50
謝謝老頑童! 我也覺得若館員被瑣碎的事淹沒是件危險的事,需要抬起頭、抽身而出再抓回自己的理念與目標。

挑戰 Debra 17/07/2006 22:06
謝謝Joe, 我覺得館員應常化身為"讀者"(老師、學生、工程師、主管...),才能探出一些問題。

2006/10/22

期待更多的學習與分享

DEEPSO圖資新聞聚合系統(SXNA)是透過RSS方式提供圖資(LIS)部落格的最新訊息,其收錄範圍涵蓋兩岸及國外,瀏覽起來很方便(你也可選擇瀏覽個別區域者)。 目前收錄的文章數量為:大陸454篇,臺灣84篇,在數量上兩岸差距滿大的。我想台灣的主力在 Library ViewsLib News梁董的吧台後XXC北市圖館員工作與學習Blog等網誌,作者大多為館員及研究生背景。他們的用心及對圖資界的貢獻,很令人敬佩。
大陸方面則有不少教授bloggers,如竹帛齋、老槐、超平...等,還有館員bloggers,可謂百花齊放。雖然拜讀幾位老師的文章的時間不久,但十分欣賞及佩服他們的學思論述。
有人認為部落格的文章只能說是學術隨筆,與嚴謹的學術論文有段距離(可參考老槐的文章)。甚至有人認為部落格的文章有不少是不合邏輯且矛盾,也沒有經過修飾、篩選與修改,大學生不應沉迷於此...(見自立晚報報導)。我想前者主要在講部落格內容的深度及嚴密度,而後者是指文字表述的能力吧。是否部落格圈(blogosphere)常給人曖昧不明或良莠不齊的印象? 是否也讓台灣圖資界教授們裹足不前, 而寧願留在主流的學術出版平台上?如今部落格舞台上努力跳著的舞者顯得有些孤零,台下的觀眾也顯得沉默, 這實在是一大憾事。
部落格在傳遞新知、新訊、易於接受及啟發作用上,可能比一般學術論述還更有效。但觀察現況,感覺台灣圖資部落格仍有其侷限性 -- 在學理基礎及多元論述上似嫌不足。
希望有更多不怕麻煩的圖資人加入書寫,稟持分享的胸襟,提供更多元的視野,讓部落格成為圖資學術與教育上重要的溝通想法與分享知識的平台。

「串流媒體服務...」研討會心得(二)

(心得)
數位匯流、串流媒體技術及寬頻的發展讓各式資訊傳輸更無疆界,克服了過去種種規格或技術的束縛,讓大眾更便於利用。文字數碼資料的傳輸早已在網際網路上暢行無阻。而影音資訊因需較大頻寬,在傳輸上難度較高。如今影音資訊的數位化及與文字資訊匯流,再加上相關技術的進步,及行動資訊的需求,整體資訊環境無疑已大大改觀。未來大眾不僅可使用電腦,亦可使用電視或手機查閱及利用資訊,更無時空之限制。圖書館在此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不僅需兼顧新舊形式(hybrid)館藏,更須積極採納新觀念及作法,以便在諸如Google, Yahoo等各式加值服務業者競爭下,仍具有自己的地位。此次研討會讓我們思索圖書館在影音資訊典藏、傳播及服務的角色。 以下為我建議的思考面向:
1.如能利用MOD專屬教育平台來提供影音館藏的服務是極佳的方式,但許多資料的版權及價格問題恐非能在短內解決。觀察國外諸例,我們不妨應由較無版權或價格難題的資料著手,譬如:機構典藏資源、學術機構研究成果等學術研究或教育性資源優先蒐集建置,與市場上一般、娛樂性資源作些區隔。無疑各式資源或資訊有其市場區隔性,就像MOD介入一般媒體傳播市場已引發爭議(NCC仍在討論中),其後續發展應予關注。
2.VOD建置應由圖書館—校園—地域 漸次擴展,先行奠基,再行擴大。以逐步解決著作授權及可能的技術變遷、市場意向等問題。
3.館合/聯盟制需有規劃團隊、主導之圖書館。電子資源(含數位影音資源)的館際合作及資源共享較實體/紙本更具優勢,然仍待研擬出一套運作模式(包括成員則權責、分享範圍程度、控管方式…等)。
最後更希望影音資訊產製者若能持更開放的態度授權供大眾合理使用,勢必會助長文化、資訊及創新的傳播與發展。
附記:
1. 關於此次研討會Library Views亦有評論
2. 最近仍有MOD動態/新聞

「串流媒體服務...」研討會心得(一)

95.4.14在實踐大學舉行的「串流媒體服務與館藏合作新思維」研討會,會議結束似乎也畫上了休止符。現彙整一些參考資料,或許可供未能與會者參考。
(內容紀要)
1.開幕致詞(中華電信多媒體處張義豐處長):寬頻及數位匯流對網際網路的服務產生很大變化,它將數據、語音及影像結合傳輸,該公司的隨選視訊影音平台(MOD,Multimedia On Demand)可提供學校作為互動教學之平台,或可作為全區域之館合及教育平台。
2.M-Taiwan數位影音資訊可能的服務模式及對圖書館的影響(師大圖資所陳昭珍所長): 介紹國內外影音資料數位化發展,數位內容/產品之產業鏈參見其簡報#16,並提出圖書館影音資料可應用在VOD、數位影音資料庫、群播、數位媒體指定閱聽、數位學習、及無線行動影音等服務上。參見簡報
3. 數位匯流在圖書館的應用服務(實踐資管系李孟晃博士,台灣夢工場王傳宏副總經理,旭亞設計林振源總監):A. 介紹IPTV( Internet TV, 網路電視)已日漸普及。數位匯流服務(Digital Convergence Service)乃結合video, voice, data不同性質的資料,並可傳送至不同接收載體(手機、電腦、電視等)(參見簡報#2) 數位內容產業定義與展現方式見簡報#12。簡報
B. 台灣夢工場為中華電信合作廠商,佔5個MOD的外掛頻道. 介紹該公司互動平台之特色。簡報。 C. 介紹互動電視畫面之設計。簡報
4. 電視節目在圖書館館藏中之數位應用(民視黃國師主任秘書): 數位匯流對電視台之衝擊--電視的經營模式將「水平分業化」,已無法囊括製作編輯、傳輸、顧客管理、接收於一身,將面臨製播分離的情勢,電視台可能僅是內容的供應者。 亦有電視台已建製其影音資料庫並發售其內容產品, 影音資料庫未來的發展參見其簡報#9下圖。 圖書館可蒐集有價值的影音資料,以保存文化或供教學應用。參見簡報
5. 串流媒體與館藏合作論壇 (主持人:台大項潔館長 與談人:中華圖資館合顧敏理事長 實踐蔡清隆館長 中華電信黃治科長 民視黃主任秘書 台灣夢工場 翁正修總經理)
觀點:有圖館認為公播/VOD版價格高昂,單一館難建立很豐富之視聽館藏。視聽資料代理商(百禾文化)提及代理商因利潤有限,經營困難,價格空間不大。基於此及客觀技術環境的成熟(如MOD平台)乃引發構思影音館藏的館際合作 (即建構一個VOD聯合館藏)的可能性。 而中華電信亦表其配合意願。 圖館界亦期盼文化面/價值優於商業利益的考量並應思索館合之策略為何...等。

草根媒體記者

看到charlesc(NBN)報導「演進.革命.圖書館」發表會一文


還有照片呢(紅劍頭處,是置於Flickr電子相簿網站),很不錯!
年初楊佳嫻有篇"部落格之春"提及部落格是"分享式媒體"、"草根媒體",感謝許多"公民記者"(部落客)提供如此即時的訊息及一些觀點。
大陸學者老槐在「2006年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上說到Blog對海峽兩岸圖書館學的影響時,也提及Blog的作用之一是通報學術會議資訊,擴大了學術會議的影響。(見高山水長文)
期望有更多台灣LIS部落客提供我們新知與新訊,若身為資訊服務者應保持靈敏的知覺吧!

憶父詩篇(二)

在父親的詩聯小集中有兩篇關於民國37年離開南京的詩作:

離京感慨
芸芸黎庶有何辜,遍被朱毛大殺屠,
除夕下關三疊賦,悠悠何日復還都。

離京感嘆
眾語謠傳匪渡江,風聲鶴唳盡驚慌,
紛紛疏散忙逃命,泣叫爸爸哭喚娘。

在附記中父親寫到:
民國37年國軍剿匪失利後,紛紛謠傳共匪就要渡江進攻京滬,是時中樞無主,李宗仁代統無能,當此局勢演變之下,風聲鶴唳,紛紛逃難。筆者於37年舊曆除夕,自南京下關乘火車赴穗之時,親睹下關車站人山人海,擁擠紛亂,最可憐而且很難忍痛者,許多小孩抱不上車,遺失鐵路兩邊,有坐起的,有躺地的,有男性的,有女性的,泣叫父母之聲,悽悽盈耳...

看了這些描述,不禁感嘆為何每次政權的更迭都常是流血流淚? 父親雖屬深藍的,但不失其為歷史事實的見證。民國37年被棄的孩子,如今安在? 父親及許多那年代的人與事皆已走入歷史洪流;而當我們走入歷史時,又會留給後代什麼呢?

「演進.革命.圖書館」會後感言

95.6.30的發表會辛苦圖書館的同仁了。除在本站"圖書館公告"裡有迴響,Library Views也有評論。以下是自我檢討:
我仍覺得這次的成果發表會的定調模糊,以致造成很多人以為是場"研討會",最後因內容不足而感失望。這是不妥的,我感遺憾及個人的歉意。
此外要感謝會末發言的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張老師(?),他提到部落格的經營及business model、免費網站或服務(如Google)的競爭,及須與學校教務等單位的合作 ... ,真是切中問題所在。我想經營此平台需有分階段的目標與計畫、經營策略,而初期的重點在擴大共識及爭取支援。
會議的簡報及錄影資料應在近期會放在網站上,現謹提供這次發表會上我的簡報檔,供需要者參考指教。
簡報檔
-
註:會上有關部落格方面的報告有兩部份,圖書館部份是就服務理念作說明,高徠公司(平台開發者)則介紹平台之特色及功能。

originally posted on 2006/07/03

憶父詩篇(一)

1986年我帶著大皮箱離開家,那是最後與父親的告別。而當我於1988年離開L.A.趕回來時,父親已穿著齊備乘上馬車遠去--「我還要趕遠路呢」他對姊姊說...(姊姊提起她曾夢到)
小時候我最愛父親的那幅書法,那是黃先生送給父親的。那時年少不識愁滋味,如此娟秀的字體,再加上隱約嗅到的一股離愁,讓我的視線常不捨離開。父母親都知我最愛這幅 ...

旋撲珠簾過粉牆,輕於柳絮重於霜
已隨江令誇瓊樹,又入盧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爭桂魂,忍寒應欲試梅妝
關河凍合東西路,腸斷斑騅送陸郎

陶福吾兄大雅正之 黃維琩同客金陵

後來才知是李商隱的詩"對雪"(第二首)
查閱父親的一些舊詩篇,推斷這可能是他於民國37年時局變動須由南京赴穗(廣州),時值農曆除夕,好友送別之作。
父親後又經四川轉香港到台灣,此幅詩都伴隨著。而今我仍不捨它,將它掛在書房內,雖紙張早已泛黃,而擁有它就像擁有父親一樣。

[補充20081215]
家人出國,倒給我了一篇短文(影本),其中字句“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讀者文摘2008/12 p.69 摘自龍應台的《目送》
已是遙遙記憶、但仍哀戚

2006/10/21

RSS圖釋

在部落格網頁上常可看到 這個標誌
RSS 可以是下列三種全文的意思
Rich Site Summary or
RDF Site Summary or
Real Simple Syndication (較常用)
或許可以用簡單的圖來說明它到底是啥





OCLC座談會筆記(三)

~心得~
1. 從 MARC的演變來看: MARC格式已被圖書館使用達數十年,雖已更新至MARC21,
然就現今資訊科技的觀點來看,仍有許多不足處,因此後來有Dublin Core (DC) 的出現。另在編目的語意上一直依循的是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AACR2),其將於2008年出版
RDA[i](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即AACR第三版),其中納入了FRBR的觀念。
雖已有這些革新,但以今天數位典藏所採用的metadata內涵及Web環境的技術而言,
圖書館的編目資料(記錄)的可運用性仍十分受限。編目人員須洞悉外在大環境的變化.,
至少要關注及了解美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動向。另在資訊組織方法上已呈現兩種態勢—
是高度結構化的metadata(包括MARC),另則是結構鬆散型的metadata(用以描述龐
大的網路資源),這兩種組織方法在搜尋引擎及資訊科技演進下,將會如何運作、影響
或變化也值關注。
2. 從產業鏈及市場方面來看:在資訊大量成長及網路環境下,資訊如何適切的組織及
搜尋實為資訊能便捷被取用的關鍵. OCLC、Google等擁有強大研發團隊的公司/組織,
在經歷收購及合併小企業/組織後已成為資訊服務界的強者. 在Web環境下,圖書館的
資訊已不能囿於封閉的系統中,故OCLC開放其聯合目錄予各大搜尋引擎,有Open WorldCat計劃的產生. 圖書館與搜尋引擎似乎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或可說是
資服產業鏈中緊扣的兩個環節—content provider vs. service provider. 使用者需要的
是搜尋引擎所建構的單一整合的搜尋界面,這是圖書館能提供的嗎? 圖書館在網路環
境下是否離使用者越來越遠? 當資料全面數位化後,圖書館將變成什麼?
3. 從館際合作與分享的角度來看:OCLC有22個臺灣的管理成員圖書館,其中包括中
原、東吳、文藻、元智等私立大學圖書館. 再看國內的NBINET,包括約80個圖書館
(大多為大學圖書館). 館合不僅在編目上效益明顯(如節省編目時間及人力、共建分享
權威檔資料庫等),同時在此書目基礎上建構聯合目錄、文獻傳遞、參考服務等,相信
能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服務. 因此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結束,”不變應萬變者終被淘汰,
求新、求變以適應環境、趕上趨勢”(引自王行仁語)值得我們省思。


[i] RDA 參見 http://www.collectionscanada.ca/jsc/rda.html
-
※後來又發現OCLC許多研究動向資料可到其研究部門的 Research
Presentations 去閱覽
(http://www.oclc.org/asiapacific/zhtw/research/presentations/default.htm)
另也可參閱 Keven 對 Eric Childress 2006/04/10簡報的論述:http://my.donews.com/keven/2006/04/24/oclcupdate/

OCLC座談會筆記(二)

95年6月6日「OCLC與圖書館對談」座談會筆記之二:(內容紀要)

2. OCLC New Vision/OCLC和圖書館面對的挑戰
(OCLC亞太區王行仁總裁)
OCLC的使命與願景[i]中可了解其放眼在全球,強調以符合經濟效益、創新及合作的方式提供服務。OCLC已是全球最大的圖書館合作組織,現有55,000+個會員圖書館並擁有圖資界最強的研究團隊。2007年3月將選出3名亞太區代表(會員理事會成員),希望臺灣能當選。臺灣現有22個圖館為governing member會員。OCLC主要服務/產品有:WorldCat[ii](線上聯合目錄)(已有7000萬筆不重覆的書目記錄)、ILL(借閱及參考資服務)、電子期刊、電子書(NetLibrary)。因Google、Yahoo等搜尋引擎強勢發展,OCLC現與他們合作已推出Open WorldCat[iii],透過Google、Yahoo即可查詢[iv]OCLC聯合目錄上的書目、館藏情形或連結全文。OCLC 2006年的計畫有:推出中文及日文電子書、中文電子期刊(合作者包括台灣的華藝公司)。
另OCLC兩份研究報告[v]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論點,例如:資訊服務的四個
趨勢為:1)對讀者引導式的服務日漸式微,反之讀者自助方式日益興起
2)資訊的分流/多樣化 3)合作的增加 4)資訊的全球化[vi];圖書館面臨的挑戰/Internet的衝擊有:讀者需隨時隨地的資訊服務、讀者對Internet情有
獨鍾,無法離開Web、讀者需協助時,他們仍相信專業館員、館員須在
Web上會見讀者…等[vii]

3. OCLC 博碩士資源加值及應用— Worldca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博碩士論文資源[viii](OCLC蔡淑恩/飛資得公司):
這是從WorldCat中抽出博碩士論文的書目等資料另立一小資料庫. 現收錄
有五百萬筆書目,包括許多名校的論文(書目),也有許多全文可免費取用。其訂購費較WorldCat便宜許多,另飛資得公司可免費為購買者建置”博碩
士論文整合Portal”,可由單一界面查詢多個不同來源的論文資料庫。

4. 探索全球圖書館智庫-OCLC參訪交流經驗分享(中研院劉春銀):
今年五月台灣有16位館員(含講者)至OCLC參訪[ix]. 講者提到美國圖書館
願將館藏目錄轉入OCLC WorldCat的原因:1)其支援unicode 2)能將目錄
FRBR化 3)是置於Web上 4)具有館藏分析的功能…等. OCLC在強大研發
團隊的支援下,發展的產品及服務更貼近讀者需求.在促進全球知識共享
上扮演積極的角色,偃然成為全球圖書館資源及服務的入口(Library
portal).

[i] Mission: OCLC exists to further access to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reduce library costs by offering services for libraries and their users.
Vision: OCLC will be the leading global library cooperative, helping libraries serve people by providing economical access to knowledge through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http://www.oclc.org/about/mission/default.htm)
[ii] WorldCat: http://www.oclc.org/worldcat/default.htm
[iii] Open WorldCat: http://www.oclc.org/worldcat/open/default.htm
[iv] Try an Open WorldCat search: http://www.oclc.org/worldcat/open/tryit/default.htm
[v] OCLC Membership reports: “2003 OCLC Environmental Scan: Pattern Recognition”及”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2005)” (http://www.oclc.org/asiapacific/zhtw/reports/default.htm)
[vi] Four significant trends in the worldwid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mmunity: 1) a decrease in guided access to content/increase in self-service; 2) disaggregation of information; 3) growth of collaboration;
and 4) glob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http://conferences.alia.org.au/alia2004/jordan.html)
[vii] 參見 http://www.eduworldnet.com/questionpoint/3_2_QuestionPoint_200603.pdf
[viii] 簡介 http://www.oclc.org/support/documentation/firstsearch/
databases/dbdetails/details/WorldCatDissertations.htm
[ix] 亦可見相關參訪心得 http://203.68.184.7/e-newspaper/e04/e048.html

2006/10/20

OCLC座談會筆記(一)

95年6月6日「OCLC與圖書館對談」座談會筆記之一:(內容紀要)
[專題演講]編目機讀紀錄採擷與計量之應用探討(余顯強館長):
圖書館的館藏資料經由編目人員將其書目特性描述出來,並將這些描述資訊以機讀格式(MARC-- MAchine Readable Cataloging format)著錄,以便電腦加以處理。因資訊科技不斷進步,運用了三十幾年的MARC是否仍能配合現今Web化的資訊環境呢? 講者先檢視MARC的特性及相關的新發展(FRBR),並從資料分析、資料採擷/探勘(data mining)、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等角度探討機讀資料可運用性及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