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於2007年拉雜共寫了56篇博文,列出清單如下,以方便瀏覽(本是 應做的事):
.
十二月 (4)
亞馬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遠洋過客
雜記(2007/12/19)
FoBC總結報告(草案)及一些異議
十一月 (5)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ILS)之未來
圖書館新意象
LC相關訊息
「資訊研究方法論工作坊」與會筆記(下)
「資訊研究方法論工作坊」與會筆記(上)
十月 (5)
好個書目E-R Model(實體/關係模型)
雜記 (2007/10/23)
編目是否還有明天?
圖資學基礎觀念的探求
編目館員的價值
九月 (3)
MARC的未來
MODS與METS相關訊息
圖書館在轉變中
八月 (5)
IFLA 2007年會的一些訊息
華山、太平山
Gorman對編目的一些看法
看圖書館核心價值的幾篇文章
未來的書目控制工作小組第三次會議
七月 (4)
看高考試題
Web2.0城市圖
網路對圖書館系統環境的影響
檢視圖書館自動化系統(ILS)
六月 (6)
一些RDA訊息
生活雜記(2007年6月)
Google與CIC合作,千萬冊館藏將數位化
LC未來的書目控制工作小組第二次會議摘要
FRBR是什麼?(中譯)(中)
Google的全域搜尋(Universal Search)
五月 (8)
四種詮釋資料
混雜資訊的組織
雜記‧隨想 (2007年5月)
RDA新動向
數位學習者及數位研究者
一目了然的資訊視覺化
母親節
「WEB 2.0与信息服务2007年会」簡報摘錄
四月 (7)
觀音山觀鷹
[引介]Web2.0,是天堂還是地獄?
FRBR是什麼?(中譯) (上)
大陸Web2.0年會(2007)訊息
對館長的期望
思索“作者”的定義
吸引人的圖文書
三月 (2)
館藏之價值及影響
初春
一月 (7)
聽FRBR演講(二)
聽FRBR演講(一)
書目資料庫相關會議訊息
一些好文
「Web 2.0與圖書館研討會」筆記之二
「Web 2.0與圖書館研討會」筆記之一
新年祝福
當copy一筆筆篇名過來時,不禁回想起當時書寫的片片斷斷之心情,如今已矇矓不清。離開圖書館工作已超過一年,現是利用家庭主婦家事之餘讀讀寫寫,常是孩子睡覺後或上學後,像與時間賽跑,但終究贏不了。只是,若將過去學、經歷完全埋葬,實在有負社會,所以能盡多少微薄之力就盡多少吧!另,將寫博當成一種自我訓練或嘗試超越、當作學習筆記、或隨性之所至也無妨(有時一星期發表一篇文章倒像在繳作業;但不寫便容易不讀…)。
小三孩子的一篇國語課文講到什麼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美好的感覺,但很重要的是要惜福,這樣才會感到幸福。我是夠幸福的了,要感謝的人很多,在blogging方面,感謝提供open access網路資源的作者們、部落客們(如:Library Views的Ted、Lorcan Dempsey、Karen Coyle、K. G. Schneider、Christine Schwartz …)、讀者們(大多數是沉默的,但有銳利的眼?);在私人方面,當要感謝我先生的寬大包容、時時勉勵及關心我的老頑童、及許多朋友們……,謝謝你們!
(寫於2008.1.3晚;發佈日設作2007.12.31便於歸檔)
2007/12/31
2007/12/30
亞馬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亞馬遜(Amazon)網路書店甫推出一種電子書閱讀器,名為Kindle
.
電子書(e-book)從來也沒有被主流購書者所接受。原因何在?電子書令人失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末…但今天Amazon的Kindle很引人注目,商業週刊2007.11.26便以封面故事報導此事。因為Kindle有一些特點(優點):
.
“Amazon的新電子書店'Kindle Store',現在就有高達9萬本書,包括101本目前上榜的紐約時報暢銷書和新書,全都只要9.99美元。”[註1]可透過行動網路(Kindle使用者透過行動電話網路上網,不需費心尋找Wi-Fi熱點)[註2],下載書籍內容到Kindle,不到一分鐘(被稱為Kindle的特色),可存200本書(或擴充至1000本);還可訂閱報紙、部落格等。
.
“更大的挑戰,在於說服出版商共襄盛舉。消息來源說,Amazon希望Kindle一推出,就擁有市面上陣容最堅強的電子書庫支援…。IDC分析師Richard Shim說:「硬體未必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如何傳遞。這正是Amazon享有重大優勢之處。他們擁有浩瀚的內容庫藏和巨大的銷售紀錄,還擁有時時回店購買的忠實顧客。他們想發展一家電子書商店,讓顧客能取得內容,並運用既有資源促使出版商把內容轉化為數位格式。以前的業者一直忽略這一點。」”[註3]
.
“由於Sony的Reader引起關注和Amazon即將推出電子書產品,大多數主要出版商已經加速將圖書轉換為電子格式的計畫。”[註3]
Kindle之缺點
“例如瀏覽器不能提供很好的體驗,顯示幕不能顯示動畫和色彩。…Amazon還使用Mobipocket的專有電子書格式,而不是受到各大圖書出版商和Adobe等高科技廠商支援的開放電子書格式。”[註4]還有,在網上讀blog文章是免費的,但Kindle卻要收費、傳送自己檔案到Kindle也要付費… [看來使用者似乎期盼那種筆記型電腦--多功能,而非單純功能--的影子?]
Kindle(對閱讀習性/市場)之影響力
“若能重新將Kindle + Amazon定位為電子文字媒體閱讀平台,並主張Kindle + Amazon可提供一簡易、可攜帶、大量的文字閱讀工具。那麼Kindle不僅將成為書籍閱讀器,也將隨著技術發展,成為報紙閱讀器、雜誌閱讀器、新聞網站閱讀器與部落格閱讀器,甚至是網頁閱讀器等。”(此文附有iPod與Kindle商業模式對照表) [註5]
.
然而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提到:當我們閱讀電腦螢幕文字時,我們的眼與腦會不斷想我們是在整篇著作(或文章)的什麼地方;但閱讀紙本時,手(指)幫我們做了大半導航的工作,因為我們能感覺到自己在何處,這使我們能將注意力集中於文字(閱讀)上。[其實]紙本書籍的外在形式對我們體驗書籍內容有極大的影響力。[註6]但目前電子書的技術還未能到達擊敗傳統紙本的境地。
.
Kindle對圖書館之衝擊
~有迎接者~
美國紐澤西州已有一所圖書館Sparta Public Library準備將購入的Kindle借給讀者使用。每人限下載一本書,由圖書館付費;若超過一本,則由讀者付錢。[註7]
.
~也不乏懷疑及抨擊者~
如Free Range Librarian、Law Librarian Blog等文章,以及DefectiveByDesign 的Don't let DRM get between you and a good book等篇文章,DefectiveBy Design提到的DRM為Digital Restrictions Management(數位限制管理)(參見Wikipedia數位著作權管理)的問題。他們反對廠商為自身商業利益而對購買者不公平的設限,如:使用特定/廠商專有的電子書規格、使用者購買電子書後,並非真能擁有(own)而只是能取用(access)而已,當硬體規格更新時,勢必還要再付費更新硬體後才能取用電子書內容... 書就如同被廠商上了鎖,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上:
圖取自DefectiveByDesign.org之 You Buy a Lock, But You Don't Own the Key!
.
~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Amazon執行長Jeff Bezos說:“書為什麼是類比科技的最後堡壘?…書本一直頑強地抗拒數位化,我認為那有非常好的理由,因為書本歷經如此高度的發展,且極端適合其存在的目的,因此非常難以取代。”他強調,21世紀的書籍該有全新的面貌。“我們忘了(印刷書)是一個存在500年的科技,我們忘了那甚至是一門科技。Gutenberg(古騰堡,西方活字印刷之父)都還認得出現代書的樣子。”[註1]
.
想必Kindle(或其他品牌的閱讀器)會不斷地作改進(2.0…版?),以提供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而在很多方面,Kindle與iPod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差異性。尤其當商業利益與社會公平正義(如DRM問題)矛盾時,Kindle要創造普及或成就“未來的閱讀”(the future of reading)形式,想來也難;但Amazon在書籍行銷方面的優勢勢必可建立一個小眾市場?
在另一方面,我想圖書館界應注意Kindle在“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方面的領先作法 --Web + 書 + 可攜式...,就如大眾的Web使用體驗正促使圖書館目錄等的變革,圖書館界巨量的資源在數位化進程中,如何同時也讓大眾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呢?
.
[註1] Amazon推出Kindle電子書閱讀器
[註2] Bezos對電子書閱讀器滿懷信心
[註3] Amazon 開賣電子書閱讀機Kindle
[註4]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跨足電子書市場
[註5] Kindle將可能成為下世代閱讀體驗代名詞
[註6] Not buying the e-book hype: Once again, the industry has misread what readers want
[註7]A New Jersey Library Starts Lending Kindles (LJ 2007/12/13)
.
[其他參考資料]
Amazon Kindle 網頁
Buy Amazon - Kindle is the iPod of books (Newsweek 2007.11.19)
The Future of Reading(Newsweek 1007/11/26 cover story)
.
rev on 2007/12/31 10:10AM
.
電子書(e-book)從來也沒有被主流購書者所接受。原因何在?電子書令人失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末…但今天Amazon的Kindle很引人注目,商業週刊2007.11.26便以封面故事報導此事。因為Kindle有一些特點(優點):
.
“Amazon的新電子書店'Kindle Store',現在就有高達9萬本書,包括101本目前上榜的紐約時報暢銷書和新書,全都只要9.99美元。”[註1]可透過行動網路(Kindle使用者透過行動電話網路上網,不需費心尋找Wi-Fi熱點)[註2],下載書籍內容到Kindle,不到一分鐘(被稱為Kindle的特色),可存200本書(或擴充至1000本);還可訂閱報紙、部落格等。
.
“更大的挑戰,在於說服出版商共襄盛舉。消息來源說,Amazon希望Kindle一推出,就擁有市面上陣容最堅強的電子書庫支援…。IDC分析師Richard Shim說:「硬體未必重要。重要的是內容如何傳遞。這正是Amazon享有重大優勢之處。他們擁有浩瀚的內容庫藏和巨大的銷售紀錄,還擁有時時回店購買的忠實顧客。他們想發展一家電子書商店,讓顧客能取得內容,並運用既有資源促使出版商把內容轉化為數位格式。以前的業者一直忽略這一點。」”[註3]
.
“由於Sony的Reader引起關注和Amazon即將推出電子書產品,大多數主要出版商已經加速將圖書轉換為電子格式的計畫。”[註3]
Kindle之缺點
“例如瀏覽器不能提供很好的體驗,顯示幕不能顯示動畫和色彩。…Amazon還使用Mobipocket的專有電子書格式,而不是受到各大圖書出版商和Adobe等高科技廠商支援的開放電子書格式。”[註4]還有,在網上讀blog文章是免費的,但Kindle卻要收費、傳送自己檔案到Kindle也要付費… [看來使用者似乎期盼那種筆記型電腦--多功能,而非單純功能--的影子?]
Kindle(對閱讀習性/市場)之影響力
“若能重新將Kindle + Amazon定位為電子文字媒體閱讀平台,並主張Kindle + Amazon可提供一簡易、可攜帶、大量的文字閱讀工具。那麼Kindle不僅將成為書籍閱讀器,也將隨著技術發展,成為報紙閱讀器、雜誌閱讀器、新聞網站閱讀器與部落格閱讀器,甚至是網頁閱讀器等。”(此文附有iPod與Kindle商業模式對照表) [註5]
.
然而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提到:當我們閱讀電腦螢幕文字時,我們的眼與腦會不斷想我們是在整篇著作(或文章)的什麼地方;但閱讀紙本時,手(指)幫我們做了大半導航的工作,因為我們能感覺到自己在何處,這使我們能將注意力集中於文字(閱讀)上。[其實]紙本書籍的外在形式對我們體驗書籍內容有極大的影響力。[註6]但目前電子書的技術還未能到達擊敗傳統紙本的境地。
.
Kindle對圖書館之衝擊
~有迎接者~
美國紐澤西州已有一所圖書館Sparta Public Library準備將購入的Kindle借給讀者使用。每人限下載一本書,由圖書館付費;若超過一本,則由讀者付錢。[註7]
.
~也不乏懷疑及抨擊者~
如Free Range Librarian、Law Librarian Blog等文章,以及DefectiveByDesign 的Don't let DRM get between you and a good book等篇文章,DefectiveBy Design提到的DRM為Digital Restrictions Management(數位限制管理)(參見Wikipedia數位著作權管理)的問題。他們反對廠商為自身商業利益而對購買者不公平的設限,如:使用特定/廠商專有的電子書規格、使用者購買電子書後,並非真能擁有(own)而只是能取用(access)而已,當硬體規格更新時,勢必還要再付費更新硬體後才能取用電子書內容... 書就如同被廠商上了鎖,鑰匙卻不在我們手上:
圖取自DefectiveByDesign.org之 You Buy a Lock, But You Don't Own the Key!
.
~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Amazon執行長Jeff Bezos說:“書為什麼是類比科技的最後堡壘?…書本一直頑強地抗拒數位化,我認為那有非常好的理由,因為書本歷經如此高度的發展,且極端適合其存在的目的,因此非常難以取代。”他強調,21世紀的書籍該有全新的面貌。“我們忘了(印刷書)是一個存在500年的科技,我們忘了那甚至是一門科技。Gutenberg(古騰堡,西方活字印刷之父)都還認得出現代書的樣子。”[註1]
.
想必Kindle(或其他品牌的閱讀器)會不斷地作改進(2.0…版?),以提供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而在很多方面,Kindle與iPod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差異性。尤其當商業利益與社會公平正義(如DRM問題)矛盾時,Kindle要創造普及或成就“未來的閱讀”(the future of reading)形式,想來也難;但Amazon在書籍行銷方面的優勢勢必可建立一個小眾市場?
在另一方面,我想圖書館界應注意Kindle在“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方面的領先作法 --Web + 書 + 可攜式...,就如大眾的Web使用體驗正促使圖書館目錄等的變革,圖書館界巨量的資源在數位化進程中,如何同時也讓大眾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呢?
.
[註1] Amazon推出Kindle電子書閱讀器
[註2] Bezos對電子書閱讀器滿懷信心
[註3] Amazon 開賣電子書閱讀機Kindle
[註4]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跨足電子書市場
[註5] Kindle將可能成為下世代閱讀體驗代名詞
[註6] Not buying the e-book hype: Once again, the industry has misread what readers want
[註7]A New Jersey Library Starts Lending Kindles (LJ 2007/12/13)
.
[其他參考資料]
Amazon Kindle 網頁
Buy Amazon - Kindle is the iPod of books (Newsweek 2007.11.19)
The Future of Reading(Newsweek 1007/11/26 cover story)
.
rev on 2007/12/31 10:10AM
Labels:
ebook
2007/12/24
遠洋過客
現今的資訊組織(在Web2.0環境)無疑將邁向知識組織(在語義網環境)的方向。
大陸旅美傑出學者曾蕾(Marcia Lei Zeng)關於知識組織系統(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 KOS)的演講投影片資料,很值參考。現列出一些:
1. 去年(2006)8月台大圖資系舉辦的「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講”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 for Indexing, Browsing, and Retrieval”(PDF)
2. 2007.12.21於上海演講 網頁
[2007.1.17補充] 在上海演講的投影片見Keven's blog之曾蕾教授提供的两个演示稿。
或參考其個人網頁Marcia Lei Zeng's Presentations。另她的部落格署名“遠洋過客”。
上述資料豐富且取閱方便,很值參閱,感謝遠洋過客!
[其他參考資料]
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 (Library Views)
2006年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 網址
聽曾蕾教授报告有感(一) (Keven's Blog)
數位圖書館的知識組織之基礎研究 (PDF)(陳淑君)
(圖取自曾蕾“在瀏覽和檢索界面設計中利用知識組織系統(KOS)”(PPT) p.3 & p.17)
大陸旅美傑出學者曾蕾(Marcia Lei Zeng)關於知識組織系統(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 KOS)的演講投影片資料,很值參考。現列出一些:
1. 去年(2006)8月台大圖資系舉辦的「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講”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s for Indexing, Browsing, and Retrieval”(PDF)
2. 2007.12.21於上海演講 網頁
[2007.1.17補充] 在上海演講的投影片見Keven's blog之曾蕾教授提供的两个演示稿。
或參考其個人網頁Marcia Lei Zeng's Presentations。另她的部落格署名“遠洋過客”。
上述資料豐富且取閱方便,很值參閱,感謝遠洋過客!
[其他參考資料]
數位圖書館發展國際研討會 (Library Views)
2006年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 網址
聽曾蕾教授报告有感(一) (Keven's Blog)
數位圖書館的知識組織之基礎研究 (PDF)(陳淑君)
(圖取自曾蕾“在瀏覽和檢索界面設計中利用知識組織系統(KOS)”(PPT) p.3 & p.17)
Labels:
LIS -- technical
2007/12/19
雜記(2007/12/19)
●你內心(心底)的圖書館員
LibraryCrunch有篇文提到Explore Your Inner Librarian(探索你內心的圖書館員),這個作品是Rutgers大學MLIS學生reneero修課的作品。其中包括許多關於圖書館、館員及職業生涯(“你是否夠geeky成為一個圖書館員?”的小測試…等)[註1]等資訊,用圖像帶出資訊,製作的真不錯。
● 聽博(listen to a blog article)
現在不僅用眼閱讀,還可用聽的方式聽部落格文章,這樣可一邊做別的事一邊聽,也是節省時間的方法,見LibraryCrunch。
● LISNews消息真多
列舉一些:.
.在Libworld上有一系列文章,介紹世界各國圖書館或館員的部落格。
.紐澤西州公共圖書館,提供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線上協助的服務。
. Merriam-Webster英文字典2007的年度字為" w00t"(we owned the other team),
表示高興歡呼(聲)。
.LISNews將選出2008年必讀的10個部落格名單。[註2]
.Lawrence Lessig 到Google公司演講 (影片:http://tw.youtube.com/watch?v=9xbRE_H5hoU),談到read vs. read/write 文化、mashup、著作權戰爭...等,在YouTube裡還可找到他其他的演講影片。
● 幾種新著作
Understanding FRBR: What It Is and How It Will Affect Our Retrieval Tools[了解FRBR:它是什麼及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檢索工具]( edited by Arlene Taylor) 作者們將告訴我們,當數位科技與傳統編目實作相遇時,將會有哪些可能性。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Futures for Libraries[資訊組織之未來](by Brad Eden)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Nov/Dec 2007),中文簡介可見編目精靈文章。
《構建面向圖書館職業的理論體系:第五次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書目],該研討會是大陸圖書館學會於2007.11.29-11.30主辦的,可見老槐博文,其中討論到:1)什麼是“立足實踐,面向職業”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職業:面向職業的理論體系與面向圖書館的理論體系有什麼不同?、實踐:面向職業的基礎理論如何體現它的實踐性?、它與面向科學自我完善的理論有什麼不同?;2)如何理解和借鑒國外(ALA、JLA、LA、IFLA 等)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在目前中國圖書館界,最急需提倡的建構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2008.1.17補充]另 一本關於FRBR的書:FRBR: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FRBR: 給困惑者的指引] (by Robert L. Maxwell, ALA 2008)
[註1]geeky、geek(技客)參見這裡。
[註2]LISNews的2006年blog名單(簡介)為:1.The ALA Tech Blog. 2.Carnival of the Infosciences. 3.Lorcan Dempsey's blog. 4.A Librarian's Guide to Etiquette .5.Catalgablog. 6.Library Marketing-Thinking Outside the Book. 7.The Kept-Up Academic Librarian. 8.Librarian.net. 9.Library Link Of The Day. 10.Conservator。
2007年名單為:1. Tame The Web. 2. Conversational Reading.3. Tales from the "Liberry". 4. LibWorm. 5. Ubiquitous Librarian.6. The Resourceshelf. 7. Burger's Blog. 8.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 9. Musematic. 10. YALSA。
另有OEDb的Top 25 Librarian Bloggers及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的Favorite blogs - List and Commentary。
[補充2008/4/1 LISNews選出的2008年10個blogs]
LibraryCrunch有篇文提到Explore Your Inner Librarian(探索你內心的圖書館員),這個作品是Rutgers大學MLIS學生reneero修課的作品。其中包括許多關於圖書館、館員及職業生涯(“你是否夠geeky成為一個圖書館員?”的小測試…等)[註1]等資訊,用圖像帶出資訊,製作的真不錯。
● 聽博(listen to a blog article)
現在不僅用眼閱讀,還可用聽的方式聽部落格文章,這樣可一邊做別的事一邊聽,也是節省時間的方法,見LibraryCrunch。
● LISNews消息真多
列舉一些:.
.在Libworld上有一系列文章,介紹世界各國圖書館或館員的部落格。
.紐澤西州公共圖書館,提供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線上協助的服務。
. Merriam-Webster英文字典2007的年度字為" w00t"(we owned the other team),
表示高興歡呼(聲)。
.LISNews將選出2008年必讀的10個部落格名單。[註2]
.Lawrence Lessig 到Google公司演講 (影片:http://tw.youtube.com/watch?v=9xbRE_H5hoU),談到read vs. read/write 文化、mashup、著作權戰爭...等,在YouTube裡還可找到他其他的演講影片。
● 幾種新著作
Understanding FRBR: What It Is and How It Will Affect Our Retrieval Tools[了解FRBR:它是什麼及它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檢索工具]( edited by Arlene Taylor) 作者們將告訴我們,當數位科技與傳統編目實作相遇時,將會有哪些可能性。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Futures for Libraries[資訊組織之未來](by Brad Eden)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 Nov/Dec 2007),中文簡介可見編目精靈文章。
《構建面向圖書館職業的理論體系:第五次全國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討會論文集》
[書目],該研討會是大陸圖書館學會於2007.11.29-11.30主辦的,可見老槐博文,其中討論到:1)什麼是“立足實踐,面向職業”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職業:面向職業的理論體系與面向圖書館的理論體系有什麼不同?、實踐:面向職業的基礎理論如何體現它的實踐性?、它與面向科學自我完善的理論有什麼不同?;2)如何理解和借鑒國外(ALA、JLA、LA、IFLA 等)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在目前中國圖書館界,最急需提倡的建構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2008.1.17補充]另 一本關於FRBR的書:FRBR: 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FRBR: 給困惑者的指引] (by Robert L. Maxwell, ALA 2008)
[註1]geeky、geek(技客)參見這裡。
[註2]LISNews的2006年blog名單(簡介)為:1.The ALA Tech Blog. 2.Carnival of the Infosciences. 3.Lorcan Dempsey's blog. 4.A Librarian's Guide to Etiquette .5.Catalgablog. 6.Library Marketing-Thinking Outside the Book. 7.The Kept-Up Academic Librarian. 8.Librarian.net. 9.Library Link Of The Day. 10.Conservator。
2007年名單為:1. Tame The Web. 2. Conversational Reading.3. Tales from the "Liberry". 4. LibWorm. 5. Ubiquitous Librarian.6. The Resourceshelf. 7. Burger's Blog. 8. 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 9. Musematic. 10. YALSA。
另有OEDb的Top 25 Librarian Bloggers及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的Favorite blogs - List and Commentary。
[補充2008/4/1 LISNews選出的2008年10個blogs]
Labels:
LIS
2007/12/11
FoBC總結報告(草案)及一些異議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未來的書目控制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 簡稱FoBC)已於2007.11.13提出口頭總結報告(草案)、11月底公布了書面總結報告(草案)。 從11/13 會議實況網路塞爆及其後多方的意見/評論,可想見圖書館社群多麼關注此議題及LC的未來舉動。
總結報告(草案)內容計約40頁(目次見[註1]),至12月15日止接受公眾意見,預計2008.1.9會有正式報告交予LC。現在以Karen Coyle較簡要的與會筆記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LC, 11/13 ,來初步了解此報告草案的重點內容。
Coyle提到:總結圖書館社群需有三項結構性的大改變(觀念上的改變):
1.重新定義書目控制,應廣及所有各類資料、多樣的使用者、各種不同的資訊取得管道。
2.書目世界(bib. universe)包括各種參與者,包括營利組織團體。
3. LC與其他圖書館或非圖書館機構為夥伴關係,共同追求圖書館社群的目標。
報告的建議事項可歸納為五個方面(五大項):
1. 增加書目產生的效率:減少重複性工作、利用生產鏈已有的書目記錄、檢視造成書目共享的障礙。增加更多機構合作建立書目記錄及權威記錄,使更多機構分擔職責。
2. 努力於(或轉移力量於)稀有或獨特館藏的取用:這類資料[應有]整合式查詢、數位化這類資料以擴大提供取用。
3. 關於技術(technology)的定位 -- 網路不僅是我們的技術平台,也是我們標準規範的平台。我們的使用者不僅有人們,還有與圖書館資料有互動的“應用[界面/軟體]”(applications that interact with library data):發展一個較有彈性及擴充性的詮釋資料載體[格式],以便能與非圖書館的應用相溝通交換。在標準製訂之前及之中,應做投資回報的分析及使用測試。
4. 對我們圖書館社群的未來而言,[需]對資源(resources)做質與量化的分析、實現[發揮]FRBR框架所提供的潛力:提供更具價值的資訊、鼓勵讀者與書目資料的互動、從我們所提供的服務中,利用統計性或電腦擷取的相關資訊。
4.2實現FRBR:FRBR極具潛力,但至今未被測試(untested),RDA以FRBR為基礎,但FRBR本身並未被清楚的了解。因此建議在對FRBR沒有更多調查前,RDA工作應暫緩。(no further work be done on RDA until there has been more investigation of FRBR and the basis it provides for bibliographic metadata.)
4.3 優化LCSH:鼓勵對LCSH作分析,走向一種較多層面主題系統(a more facetted subject system)。資料數位化後,藉由電腦分析將有助於標題的製訂。
5. 經由教育及計量/評量學(metrics)的發展來強化圖資學專業。
Coyle文章最後提到LC的Barbara Tillett在會議上說到:報告中許多建議,LC已在做或已拒絕掉類似的[建議]事情。Coyle認為LC並未讓圖書館社群充分知道他們所做。這顯示了工作小組與LC間,在溝通、了解上似有落差。
在眾多評論中[註2],身為RDA/DCMI重要人物的 D. Hillmann也發表了詳細的評論。
這份報告草案最引發議論的可能就是第三項的3.2(關於標準),提到標準製訂的程序/方式及RDA的訂定應暫緩;以及第四項的4.2(FRBR的實現),提到FRBR需更多的測試,不然僅能視作理論的模型。(見報告p.25, p.29 或 The FRBR Blog's WoGroFuBiCo sections 4.2 and 3.2) 異議者認為RDA的製訂是種不斷重覆修正的過程,我們不能等完全就序再訂出個“完美”的標準。至於FRBR,的確是個理論框架,但確是書目世界中重要的觀念模型,而如何實現於資訊組織實作上?除RDA採的方法外,也還有其他取徑在進行中。
就如撰寫此份報告草案的工作小組的一封信上所言,圖書館社群中有能力的圖書館應共同合作,引導眾圖書館過渡到未來的世界(Web/Internet的環境、不同的使用習性及需求、不同的資源形態…),讓圖書館仍扮演與社會密切相關的資訊提供者。
而國內圖書館界又將如何回應?還是只能追隨國外的腳步?
[註1]
Report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Draft for Public Comment) November 30, 2007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 1
Background ……………………………………………………………………………… 3
Guiding Principles ……………………………………………………………………… 7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1.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Bibliographic Production ………………………………11
1.1. Eliminate Redundancies …………………………………………………………… 11
1.2. Increas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 Production…14
1.3. Collaborate on Authority Record Creation ……………………………………… 16
2. Enhance Access to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19
2.1. Make the Discovery of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a High Priority ……………20
2.2. Streamline Cataloging for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Emphasizing Greater Coverage and Access to a Greater Number of Items …………………………………………………20
2.3. Integrate Access to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with Other Library Materials....21
2.4. Encourage Digitization to Allow Broader Access …………………………………21
2.5. Share Access to Unique Materials …………………………………………………21
3. Position our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21
3.1. The Web as Infrastructure …………………………………………………………21
3.2. Standards ……………………………………………………………………………24
4. Position our Community for the Future …………………………………………….26
4.1. Design for Today's and Tomorrow's User ………………………………………26
4.2. Realization of FRBR ………………………………………………………………29
4.3. Optimize LCSH for Use and Reuse ………………………………………………30
5. Strengthen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 ……………………33
5.1. Build an Evidence Base ……………………………………………………………33
5.2. Design LIS Education for Present and Future Needs …………………………34
Acronyms and Initialisms Used in the Report ………………………………………37
[註2] The FRBR Blog’s Pre-WoGroFuBiCo Roundup 也值參考。還有編目精靈的《书目控制未来报告》(草案)解读。
總結報告(草案)內容計約40頁(目次見[註1]),至12月15日止接受公眾意見,預計2008.1.9會有正式報告交予LC。現在以Karen Coyle較簡要的與會筆記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LC, 11/13 ,來初步了解此報告草案的重點內容。
Coyle提到:總結圖書館社群需有三項結構性的大改變(觀念上的改變):
1.重新定義書目控制,應廣及所有各類資料、多樣的使用者、各種不同的資訊取得管道。
2.書目世界(bib. universe)包括各種參與者,包括營利組織團體。
3. LC與其他圖書館或非圖書館機構為夥伴關係,共同追求圖書館社群的目標。
報告的建議事項可歸納為五個方面(五大項):
1. 增加書目產生的效率:減少重複性工作、利用生產鏈已有的書目記錄、檢視造成書目共享的障礙。增加更多機構合作建立書目記錄及權威記錄,使更多機構分擔職責。
2. 努力於(或轉移力量於)稀有或獨特館藏的取用:這類資料[應有]整合式查詢、數位化這類資料以擴大提供取用。
3. 關於技術(technology)的定位 -- 網路不僅是我們的技術平台,也是我們標準規範的平台。我們的使用者不僅有人們,還有與圖書館資料有互動的“應用[界面/軟體]”(applications that interact with library data):發展一個較有彈性及擴充性的詮釋資料載體[格式],以便能與非圖書館的應用相溝通交換。在標準製訂之前及之中,應做投資回報的分析及使用測試。
4. 對我們圖書館社群的未來而言,[需]對資源(resources)做質與量化的分析、實現[發揮]FRBR框架所提供的潛力:提供更具價值的資訊、鼓勵讀者與書目資料的互動、從我們所提供的服務中,利用統計性或電腦擷取的相關資訊。
4.2實現FRBR:FRBR極具潛力,但至今未被測試(untested),RDA以FRBR為基礎,但FRBR本身並未被清楚的了解。因此建議在對FRBR沒有更多調查前,RDA工作應暫緩。(no further work be done on RDA until there has been more investigation of FRBR and the basis it provides for bibliographic metadata.)
4.3 優化LCSH:鼓勵對LCSH作分析,走向一種較多層面主題系統(a more facetted subject system)。資料數位化後,藉由電腦分析將有助於標題的製訂。
5. 經由教育及計量/評量學(metrics)的發展來強化圖資學專業。
Coyle文章最後提到LC的Barbara Tillett在會議上說到:報告中許多建議,LC已在做或已拒絕掉類似的[建議]事情。Coyle認為LC並未讓圖書館社群充分知道他們所做。這顯示了工作小組與LC間,在溝通、了解上似有落差。
在眾多評論中[註2],身為RDA/DCMI重要人物的 D. Hillmann也發表了詳細的評論。
這份報告草案最引發議論的可能就是第三項的3.2(關於標準),提到標準製訂的程序/方式及RDA的訂定應暫緩;以及第四項的4.2(FRBR的實現),提到FRBR需更多的測試,不然僅能視作理論的模型。(見報告p.25, p.29 或 The FRBR Blog's WoGroFuBiCo sections 4.2 and 3.2) 異議者認為RDA的製訂是種不斷重覆修正的過程,我們不能等完全就序再訂出個“完美”的標準。至於FRBR,的確是個理論框架,但確是書目世界中重要的觀念模型,而如何實現於資訊組織實作上?除RDA採的方法外,也還有其他取徑在進行中。
就如撰寫此份報告草案的工作小組的一封信上所言,圖書館社群中有能力的圖書館應共同合作,引導眾圖書館過渡到未來的世界(Web/Internet的環境、不同的使用習性及需求、不同的資源形態…),讓圖書館仍扮演與社會密切相關的資訊提供者。
而國內圖書館界又將如何回應?還是只能追隨國外的腳步?
[註1]
Report on the Future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Draft for Public Comment) November 30, 2007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 1
Background ……………………………………………………………………………… 3
Guiding Principles ……………………………………………………………………… 7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1.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Bibliographic Production ………………………………11
1.1. Eliminate Redundancies …………………………………………………………… 11
1.2. Increase 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 Production…14
1.3. Collaborate on Authority Record Creation ……………………………………… 16
2. Enhance Access to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19
2.1. Make the Discovery of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a High Priority ……………20
2.2. Streamline Cataloging for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Emphasizing Greater Coverage and Access to a Greater Number of Items …………………………………………………20
2.3. Integrate Access to Rare and Unique Materials with Other Library Materials....21
2.4. Encourage Digitization to Allow Broader Access …………………………………21
2.5. Share Access to Unique Materials …………………………………………………21
3. Position our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21
3.1. The Web as Infrastructure …………………………………………………………21
3.2. Standards ……………………………………………………………………………24
4. Position our Community for the Future …………………………………………….26
4.1. Design for Today's and Tomorrow's User ………………………………………26
4.2. Realization of FRBR ………………………………………………………………29
4.3. Optimize LCSH for Use and Reuse ………………………………………………30
5. Strengthen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 ……………………33
5.1. Build an Evidence Base ……………………………………………………………33
5.2. Design LIS Education for Present and Future Needs …………………………34
Acronyms and Initialisms Used in the Report ………………………………………37
[註2] The FRBR Blog’s Pre-WoGroFuBiCo Roundup 也值參考。還有編目精靈的《书目控制未来报告》(草案)解读。
Labels:
FRBR,
LIS -- technical,
rda
訂閱:
文章 (Atom)